-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教思想與生態環境保護
在儒教思想中,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論述頗多。借鑒這些思想,對於我們進一步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很有好處。
儒教認爲,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秩序中的一個存在,自然本身是一個生命體,所有的存在相互依存而成爲一個整體。儒教把人類社會放在整個大生態環境中加以考慮,強調人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通,和諧一體。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天人合一”,但他的思想中卻包含了這一命題。他說“大哉!堯之爲君也。巍巍乎,唯天爲大,唯堯則之。”(《論語·泰伯》)孔子肯定了天之可則,即肯定了自然的可則,人與自然具有統一性。後世儒教進一步發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庸》說:“萬物並齊而不相害,道並齊而不相悖”。孟子說:“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孟子·盡心上》)《禮記·郊特牲》說:“陰陽合而萬物得”。這些論述,都把人與自然的發展變化視爲相互聯繫、和諧、平衡的運動。從這些論述可以看出,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不是把天、地、人孤立起來考慮,而是把三者放在一個大系統中作整體的把握,強調天人的協調,和諧,即人與自然的協調、和諧。
儒教主張“天人合一”並不是“天人不分”。儒教認爲“天”是具有獨立不倚的運行規律的自然界。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個天就是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自然界自有其運行的規律,不受人類主觀意志的支配,正如荀子所說的“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荀子·天論》)因此,人類在爲自身的生存而對自然進行改造和利用的過程中,必須把這種改造和利用限定在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與遵循之上,即“制天命”須以“應天時”爲前提。否則,就會破壞和危及人類的生存基礎。
伴隨著生産力的高速發展和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急劇增強,“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滋生,並逐步膨脹起來,人類誤認爲自己是自然的主人,把自己淩駕于自然之上,並對自然進行了大大超出其承受範圍的“征伐”,給這顆美麗的星球造成了無情的傷害。近代工業革命之後,曾出現過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等污染環境的公害問題。現在又出現了臭氧層破壞、氣候變暖、森林與物種急劇減少和滅絕、酸雨、沙漠化、水土流失、淡水不足等生態問題。面對嚴酷的現實,人類必須徹底反省以往的思維、行爲,重新認識自我,重新認識自然。
遵循自然規律辦事,節約自然資源是儒教生態倫理思想的主流和內核。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自然資源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據載,大禹曾具有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鼈之長。”(《逸周書·大聚解》)周文王在臨終前囑咐武王要加強山林川澤的管理。他說:“山林非時,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長;川澤非時,不升網罟,以成魚鼈之長;……是以魚鼈歸其淵,鳥獸歸其林,孤寡辛苦,咸賴其生”(《逸周書·文解傳》)。周文王這番話是在訓誡自己的接班人時說的,足見他把生態資源的保護看成是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治亂興亡的首要大事。
儒教認爲,“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中庸》第二十六章)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儒教主張人應節制欲望,以便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使自然資源的生産和消費進入良性迴圈狀態。儒教自孔子起就堅決反對濫用資源,明確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論語·述而》)所載孔子“釣而不網,弋不射宿”,曾子所說的“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禮記·祭儀》)都表達了取物有節,節制利用資源的思想。孟子對這一思想作了進一步的發展,要求統治者節制物欲,合理利用資源,注意發展生産。他說:“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認識到其他物類對人類的重要性,所以提倡“仁民愛物”。他所提倡的“仁民愛物”反映了儒教重物節物的思想。他認識到,只有重物節物才能使萬物各按其規律正常地生生息息,人類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資源。
如果說孟子承續了孔子較多地從人道自然的層面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話,那麽半個世紀之後的荀子則較多地從人道自然的角度理解自然,倡導尊重並保護自然。
儒教的自然觀認爲,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應尊重自然秩序和生命。但在實踐中,人們很少能夠尊重自然,不能從長遠和全局考慮如何更好地與這個星球的自然環境協調發展。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速度超出了人類自己的預料,同時也正在爲自己的行爲而自食惡果。江河洪水泛濫,資源枯竭,宇宙射線對人類健康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幼儿园大班英语绘本----寒假.ppt VIP
- 年产360吨天然道地中药材绿色提取精制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VIP
- 液压传动题库 .pdf VIP
- BOSS工作站RC-5参考手册.pdf
- 2025(统编选必上册)语文《逻辑的力量》教材例题解答+练习巩固 课件.pptx
- (高清版)DB13∕T 2547-2017 《实验动物垫料》.pdf VIP
- GB50487-2008 (2022年版)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 VIP
- 酒店消防应急预案范本酒店消防安全应急预案.doc VIP
-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情境素养测评卷(含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