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艺术家群体的艺术思想创作.DOC

从理论上讲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艺术家群体的艺术思想创作.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评弹艺术的魅力 —— 苏大“戏曲评弹鉴赏课”讲课提纲           孙 惕(苏州市评弹团团长) 一、苏州评弹的历史渊源和表演样式: 记得曾有人说过这样一段深情的话语:“评弹是一条通向古城的小巷,穿过这条小巷,你能看到一个美丽的苏州!”正是有了山水之韵、园林之秀和评弹之美,才造就了文化苏州的千古流韵和万种风雅!苏州评弹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话源于唐代的说话、宋代的讲史和元明的平话,流传南方后与吴语结合形成了苏州评话;弹词则与唐代的变文、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明嘉靖田汝成的《西湖游览余志》中已提到了弹词。后约于明代晚期流行于江南与苏州方言相融汇,发展为苏州弹词。 评话一般以一人单档开讲为其演出形式,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一块手帕为道具,只说不唱,边说边演;内容上多以帝王、将相、公案、武侠为开讲的题材,如《三国》、《隋唐》、《水浒》、《岳传》、《英烈》等。弹词则多以两人双档(也有一人单档或三个档)弹唱为其演出形式,两位演员分为上下手,上手用三弦,下手用琵琶,有说有唱,说唱相间;内容上多以社会生活和男女爱情为演绎的载体,如《珍珠塔》、《玉蜻蜓》、《三笑》、《白蛇传》、《啼笑因缘》等。长篇说唱是苏州评弹最基本的演出形式,此外还有开篇、短篇、中篇、书戏等。 苏州评弹以“说、噱、弹、唱、演”为最基本的说书艺术的表演手段,又以“理、味、趣、细、奇”为最重要的说书艺术的表演要领;评弹作为曲艺艺术,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一人多角”,不仅是如布莱希特所说的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跳进跳出,在演员与角色之间还有不同的空间,还有种种已跳未跳的表演地带与角度。与戏曲艺术“于现身中说法”不同的是,苏州评弹则是“于说法中现身”,即所谓“说书说书,以说为主”;演员在台上演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表现各种人物时的表情、动作、眼神、身段等,都必须借助于说表的功能。自清乾隆以来逐渐走向成熟,说噱弹唱自成体系,表演艺术日臻完善,真可谓人才辈出、流派纷呈、雅俗共赏、知音满堂,深受欢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苏州评弹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苏州评弹的语言艺术: 苏州评弹首先是一门语言艺术。评弹语言分为说书人(即叙述人)语言和角色(即人物)语言两部分。艺术家们熟悉语言的特殊的意蕴与丰富的表现力,以表白、官白、私白、咕白、衬白、托白这“六白”组成了书中的表与白。评弹的语言叙述系统是灵活多变的,有各种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叙述视角。如果说书人只用一种叙述方式讲故事,势必使整部书单调平板。正是各种表与白的交替穿插,使叙述方式不断变化,既很好地讲述了故事,又很好地塑造了人物。 1、就“说书人语言”而言,说书人吸收并提炼了大量鲜活的生活语言,小巷庭院、茶坊酒司、闹市码头,各种人物口头说着鲜活独特的吴语方言。吴方言所特具的幽默、轻松、微妙、传情,各种比喻、俏皮话、歇后语、双关语,都被评弹艺人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作为评弹演员,他们必然或必须是自然意义上或特定意义上的苏州人,所以当他们在着手创作或改编书目、营造环境氛围、描绘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时,都会自觉地运用在苏州人文环境和民俗土壤中产生的民俗风情和民俗语言,以此去再现活生生的社会生活。 苏州方言俗语反映在评弹艺术中是最为原汁原味的,它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极富感染力。 例:炒虾等不及红 —— 形容一个人性子急; 老鼠钻勒书箱里 —— 咬文嚼字; 吊杀鬼拍粉——死要面子。棺材里伸手 —— 死要铜钿; 油酱蟹过节 —— 讨祖宗的手脚; 风扫地月当灯 —— 形容某一家人家贫寒彻骨; 叫花子唱小调 —— 穷开心; 屋面上贴告示 —— 天晓得; 药材店里抹布 —— 到一处,苦一处,形容一个人的命运不济; 郎中开棺材店 —— 死活都要钱;药料里的枣子 —— 苦胖; 瞎子拜见丈人 —— 有眼不识泰山; …… 诸如此类的方言俗语在评弹中被广泛运用,大做文章,产生了不少的噱头笑料,取得了很好的艺术和娱乐效果。众所周知,在法律以外的更大层面上,人们的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民俗教育得以规范和约束的。苏州民俗文化和方言俗语在评弹艺术中虽不能代替作者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标明主题,然而却可以从中帮助作者来营造环境、烘托气氛、丰富情节、激活人物,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调味品。 2、就“角色语言”而言,应该说评弹借鉴和吸收了许多传统戏曲的优秀养份。苏州评弹的人物语言音韵用的是“南中州”韵(共有十三辙:江阳、新人、天仙、铜钟、盘欢、逍遥、头由、鸡栖、姑枯、家把、知书、兰山、居渔。另有四个入声韵:即为龌龊、墨黑、邋塌、铁屑)。传统书中凡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生、旦、净角,大多以中州韵为“官白”;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般以苏州方言为“官白”;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