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转化后进生的个案记录
姓名:孙俊美 班级:201212期C证 单位:祈福英语实验学校
所谓后进生是和优秀生相比较而言的,有的是双差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品行差,每个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的学生,其表现为:厌学,自我调节能力差而产生厌烦情绪;成绩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觉悟低;好惹是非、不善于团结同学、不遵守纪律和校纪班规、不受纪律约束。其形成的客观原因是:社会、家庭、学校;主观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差、家长溺爱孩子、经济困难、家长不支持。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特别了解他们的特点、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本学年,我任教十一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每班平均三十人。绝大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好,纪律也好,但也有个别同学无心学习,纪律散漫,在各方面都表现较差。David就是其中一个。我把David同学作为重要的转化对象,努力使他从“后进生”行列中走出来。下面就是我引导他走出“后进生”行列,走进“优生”行列的教育案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David 性别:男 年龄:17
家庭情况:独生子,家人眼中的小皇帝
个性特点:固执、偏激、倔强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2.思想方面: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贪玩游戏。
3.性格方面: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
4.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5.处事方面: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从以上的问题和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David同学已经处在“后进生”的行列中,并且排在队列的前面。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David同学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碍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经常赌气。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四、问题成因的诊断分析
针对David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即自身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的不良影响等外部环境因素。
(一)内因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怪、不究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外因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小皇帝,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他的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愿意不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3.面对学习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
五、辅导目标和策略以及实施过程
根据David内因和外因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 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David同学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关心班级,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 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十一年级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就接受不了。因此,教师应该与同学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