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程相关性特征的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对中国-物理学报.PDF

基于长程相关性特征的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对中国-物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长程相关性特征的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对中国-物理学报

物理学报 Acta Phys. Sin. Vol. 63, No. 20 (2014) 209201 基于长程相关性特征的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 模式对中国气温的模拟性能评估∗ 赵珊珊 何文平 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 2014 年4 月19 日收到; 2014 年6 月13 日收到修改稿) 传统对数值模式模拟效果的评估主要是基于均值、趋势、概率密度分布、极值等方面的特征比较模拟要素 与观测值的差异或是通过分析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来定量判断. 这类评估方法主要考虑了模式模拟 结果与观测资料在统计上的差异, 缺乏对两者在动力学特征上的比较. 鉴于此, 本文基于气象观测资料演变 过程中所展现的长程相关性特征, 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数据进行标度分析, 研究 模式模拟结果是否具有类似于观测资料中的长程相关性特征, 进而通过比较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结果的标度 指数, 从大气演变的内在动力学特征上对模式模拟性能进行评估. 本文对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对中国 地表气温的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该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区域气温要素的长程相关性特征, 对东北、西北中东部、江淮、江南东部等地模拟效果较好, 但对于青藏高原地区及西北大部、华北、黄淮等地的 模拟效果相对较差, 其中对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西部的模拟效果最差. 关键词: 去趋势波动分析, 标度指数, 长程相关性, 模式性能评估 PACS: 92.60.Wc DOI: 10.7498/aps.63.209201 模式对霜冻日数( 日最低气温小于0 C 的天数) 的 1 引 言 模拟在东北地区较好, 西北地区较差; 对中国东部 模拟的暖事件偏多, 冷事件较少, 西部则相反. 研究 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eijing Climate 表明, BCC_CSM1.1 模式能够模拟出1960—2005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BCC_CSM) 是由 3 4 年全球 和中国 地表温度的变暖趋势; 在年代 国家气候中心在NCAR-CCSM 框架基础上研发的 际尺度上, 对中国东部气温的模拟好于西部; 在年 全球海洋-陆地- 海冰-大气多圈层耦合的全球气 际尺度上, 对中国西北地区西南部和东部、西南地 候-碳循环耦合模式, 其中BCC_CSM1.1(m) 是目 区北部气温的模拟较好. 郭彦等5 分析了CMIP5 前的一个较新版本, 并已经参与了第五次耦合模 中25 个模式的模拟结果, 发现这些模式对中国20 式比较计划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世纪后期气温变化的模拟明显好于20 世纪前期. Project Phase 5, CMIP5). 对BCC_CSM 的模拟 6 吴统文等 的研究表明, BCC_CSM1.1(m) 能够 性能的评估已有很多研究. 石彦君等1 指出BC- 模拟出1971—2000 年全球地表气温的空间分布特 C_CSM1.0.1 气候系统模式对中国区域的地面温 征, 与ERA40 再分析资料的显著误差主要出现在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