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伴随与未伴随品行问题之ADHD儿童的反社会型态比较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2009 年,第二十六期,121 –162頁 121
伴隨與未伴隨品行問題之 ADHD 兒童的
反社會型態比較
吳依璇 林玉華
羅東聖母醫院身心科 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
摘 要
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
ADHD )與伴隨品行問題(conduct problems ,簡稱CP )之ADHD兒童的外顯
行為相似,皆會出現攻擊、違抗等反社會行為,因此鑑別診斷經常面臨相當
大的困難。是故,本研究之目的即為探究ADHD及ADHD/CP共發兒童於反社
會型態中的區辨性特徵,以期提供臨床實務另一鑑別診斷之參考。回顧ADHD
與ADHD/CP共發的反社會行為之相關文獻後,本研究採「攻擊」、「道德感」
及「對動物殘忍」三特質作為ADHD與ADHD/CP共發兒童的區辨特徵。
本研究於北部地區招募 25 位ADHD-only組國小兒童(平均年齡 8.82 歲),
22 位ADHD+CP 組國小兒童(平均年齡 8.88 歲),採用投射測驗「Tell-Me-A-
Story 」評估受試者之攻擊與道德感特質,及「兒童與動物量表(Children and
Animals Inventory )」瞭解受試者對動物殘忍行為之訊息。
研究結果顯示,ADHD-only組與ADHD+CP組兩組兒童之攻擊特質、道德
感、對動物殘忍行為皆達顯著差異,證實此三項特質可作為伴隨與未伴隨CP
之ADHD兒童的重要區辨特徵;此結果亦隱含在攻擊兒童群體中,ADHD+CP
兒童之心理病理發展可能為一獨立、特殊之建構。未來研究建議增加受試人
數和組別,並進一步探究反社會型態之核心區辨特徵。
註
關鍵詞:攻擊、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品行問題、道德感、對動物殘忍
註:本研究改寫自學位論文(本文係吳依璇提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之碩士論文的部份
內容,在林玉華教授指導下完成)
感謝許正典醫師、簡意玲醫師協助臨床收案;感謝鄭琇方諮商心理師協助 TEMAS 文本
分析。
122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第二十六期
壹、緒 論
1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 ) 、
2 、及ADHD/CD 共病兒童之外顯行為相似,
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 ,簡稱CD )
皆可能出現違抗、衝動、攻擊、暴力等偏差或品行問題;然而,即使 ADHD 、
CD 、ADHD/CD 共病兒童表現相似的外顯行為,其發生攻擊的原因、特質及病
理因素卻可能不盡相同(Fasnacht-Hill, 2000; Hinshaw, 1987; Kutcher et al., 2004 ),
如:兒童之攻擊行為是因挫折或挑釁所引起的反擊,或是為私利而主動攻擊他
人等(Dodge Coie, 1987 )。因此,若一味將兒童之攻擊行為視為相等,即可
能誤解行為問題之本質(Fasnacht-Hill, 1998 ),而未能及時提供適切且必要之特
殊教育或治療(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1988 ;Walker, Lahey, Hynd, Frame,
1987 )。
鑑別診斷之最終目的為治療,相異的診斷將處以不同之介入與治療計畫。
是故,許多研究致力於探討攻擊兒童群體(A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