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质与老王比较阅读-句中课题-江苏句容高级中学
PAGE 1
《品质》与《老王》比较阅读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李娜
【教学目标】
通过多维度比较《品质》与《老王》两篇文章,重点比较格拉斯先生和老王俩人物,认识底层人民的光芒。
【教学重点】
1.感悟拉斯对职业品质至死不渝的坚守。
2.感悟老王的善良、老实及其对遭受冲击和批判的知识分子的关心。
【教学难点】
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该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人民的生计问题。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通过《品质》和《老王》这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关注来自底层百姓的可贵的品质。
二.文本研习:
(一)学生自读两篇课文完成表格,明确比较角度。
课文
《品质》(1911)
《老王》(1984)
作者
英?高尔斯华绥(1867—1933)
杨绛(1911— )
主人公
格斯拉 (日尔曼人)——怪人
老王(回民)——好人
身份
鞋匠
车夫
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文革
地点
伦敦
北京
性格
朴实严肃,追求完美
善良、老实
主题
工业时代对职业道德品质的坚守
动乱时代对淳朴人性的坚守
性格
底层人民对道德、品性的坚守,对社会良知的执著。
(二)具体项比较:
1.写作时间:二十世纪初/改革开放后不久。
2.作者介绍:
(1)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为背景,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对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对资本主义社会和法律具有揭露和批判的意义。著有系列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银匙》、《天鹅之歌》)、《尾声》(三部曲:《女侍》、《开花的荒野》、《河那边》)。代表作《福尔赛世家》。
(2)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丈夫是《围城》作者钱钟书。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长篇小说《洗澡》(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
3.主人公:格斯拉 (日尔曼人);老王(回民)。
4.身份:鞋匠;车夫。
明确:两个人都来自社会的底层,而两篇课文作者都是知识分子,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5.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文革。
6.地点:伦敦;北京。
明确:两个城市都是世界大都市,体现了小说的典型性。
7.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两个人物的故事。
明确:(《品质》)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老王》)车夫老王生活贫苦,却在文革前后一如既往地关心照顾受到冲击和批判的知识分子杨绛一家。
性格:格斯拉:朴实严肃,追求完美;老王:善良、老实
研读文本:
(1)细读《品质》:
A.总体概括性的形象:脱离时代的“怪”。
B.具体形象:外貌描写。
①43页5段“他本人……更苍白”。
明确:僵硬、迟钝、朴实严肃、瘦弱、苍白。(性格:朴实严肃,追求完美——日尔曼的民族地严谨)
②44页8段后面“背有点儿弯……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猫头鹰。”
明确:长久处于艰辛的劳作当中,沉醉于制靴当中,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格斯拉“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有点僵硬和迟钝”、“瘦弱”、“苍白”、“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把外表的平庸与内心的追求结合在一起,并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于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示上,这样不擅交际却严肃认真的鞋匠格斯拉就形神兼备,如在眼前。
(2)细读《老王》:
*老王人物形象感知:老王是一个贫苦的车夫。
①家庭上:长久地住在破落大院的破败小屋内;“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②工作上:“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后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③健康状况:“人老了,没用了”;“瞎掉一只眼”。
*外貌描写:第八段“有一天……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明确:贫苦的生活集中表现在老王的肖像上。“镶嵌”表明老王的消瘦和不灵活。这一段肖像描写一方面突出了老王贫病交加的悲惨境遇,一方面暗示老王行将就木。
*言行描写:从言行描写看老王在贫苦中的为人。
①送冰:第五段“……他送的冰比他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