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全)内容资料.ppt
现代汉语;绪 论;第二节 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的形成
现代汉语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三)现代汉语的地位1、国内地位与作用2、国际地位与作用;二、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第三节 现代汉语规范化;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第四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附加:椅子、石头、老虎、阿妹;第五节 现代汉语的整体性;三、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第一章 语 音; 1.呼吸器官。; 1.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
2.语音的系统性。;二、记音符号;(一)元音的发音特点:
1.舌位的高低 2.舌位的前后 3.唇形的圆展
语音学上规定的八个最基本的标准元音
(1)[i] 前、高、不圆唇元音
(2)[e] 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3)[?] 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4)[a] 前、低、不圆唇元音
(5)[?] 后、低、不圆唇元音
(6)[?] 后、半低、圆唇元音
(7)[o] 后、半高、圆唇元音
(8)[u] 后、高、圆唇元音
(二)辅音的发音特点
1.发音部位 2.发音方法
;第二节 声 母;二、声母的发音方法;n;r;z; ;三、声母辨正;2.v、nɡ
内蒙古西部方言的声母比普通话多两个——v、nɡ
v:[f]的浊音
如:蛙、娃、湾、万
nɡ:辅音音素nɡ在普通话里只能做韵尾,绝不作声母,而在内蒙古西部方言里却可以做声母。
如:安、岸、袄、嗷;思考题:
用普通话读音给下列带线的汉字注音:
柿子(shì) 木材(cái) 人才(cái) 木柴(chái)
村子(cūn) 春天(chūn) 诗人(shī) 斯文(sī)
山峰(shān) 三个(sān) 站岗(zhàn) 铲子(chǎn)
出世(shì) 初四(sì) 迟暮(chí) 辞目(cí)
战歌(zhàn) 赞歌(zàn) 出操(chū cāo)粗糙(cū cāo)
深林(shēn) 森林(sēn) 洗澡(zǎo) 红枣(zǎo)
寻找(zhǎo) 清早(zǎo) 青草(cǎo) 争吵(chǎo);第三节 韵 母;
单韵母;一、单元音韵母;要点:舌面元音发音图(舌位的高低、前后);要点:;四、“四呼”;单元音韵母;五、普通话与内蒙古方言中韵母的比较;2.普通话的ei在内蒙古西部方言里有时发成ɑi、i。;3.普通话的 e 在内蒙古西部方言??有时发成 ɑ;4.内蒙古西部方言里没有了iɑn、üɑn,分别变成了ie、üe。;5.内蒙古西部方言里没有了en、in、uen、ün四个韵母,它们被分别读作enɡ、inɡ、uenɡ、ionɡ。;6.赤峰方言中有时将ɑi发作ei。;练习题:
按普通话读音朗读下列词语:
农村 炉子 今天 温暖 军训 春天 早晨 过程 道路
北京 天津 富翁 凶手 先进 宣传 热水 前进 内蒙
泪水 打雷 云彩 糟糕 很好 皮毛 拥护 根本 变更
铲子 炸弹 奶奶 来了 茄子 钳子 军人 头晕 事情
四个 站岗 群众 照亮 红心 红星 人民 人名 蜜蜂
坏了 会了 考试 口试 鲸鱼 金鱼 瓜分 大风 刮风
分派 分配 声势 身世 绅士 矛盾 冷冻 森林 僧人
论文 老虎 品质 平常 献礼 证明 真名 本能 绷着
庆贺 钦差 凶神 熏鸡 清静 裙子 穷人 老陈 老程;六、押韵;三、十八韵和十三辙;第四节 声 调;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买”(mǎi)和“卖”(mài),“繁星”(fánxinɡ)和“反省”(fǎnxǐnɡ),“理解”(lǐjiě)和“历届”,“函件”(hánjiàn)和“罕见”(hǎnjiàn)等等,就都是靠声调来区别。
;例:;二、调值和普通话声调;三、调类和普通话声调;古代“平、上、去、入”演变图;第五节 音 节;二、普通话声韵调的配合关系;三、音节的拼读和拼写;3.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西安”写成xi’ɑn,“方案”写成fɑnɡ’ɑn,否则,上面两例就可能理解为“线”和“反感”。;第六节 音 变; 普通话里有一些词或词组靠轻声与非轻声区别意义和词性。;二、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字前面读成半上,由214变为211。
上声在上声字前面变得近乎杨平。由214变为24。
2.去声的变调
去声在去声字前由全降变为半降,由51变为53。
3.“一、不”的变调
在去声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