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由概念股向红利股的华丽转身.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集体产权大变革 花桥镇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花桥镇花桥村位于芜湖县东部与宣城市水阳镇裘公隔河相望,境内因一座千年古桥——花桥渡桥,花桥村也因此得名。花桥村交通便捷,“九三路”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属半山半圩的丘岗区,境内辖20个村民组,总人口803户,2860人,股改成员登记762户,成员人数2866人。花桥村水面面积1000余亩,耕地面积2997.4亩,其中圩田1700余亩,主要从事水稻、烟叶、大棚蔬菜种植和青虾、螃蟹养殖,丘岗区1290余亩,主要从事苗木种植和香猪养殖,培养新型家庭农场8户,其中以芜湖县宝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能胜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芜湖诚德科技养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而今年以来,随着粮食烘干项目的建成并投入运营,不仅成为农村产权变革的突破口,更是成为点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 机遇与挑战并存。2017年,对于花桥村来说是一个机遇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号角,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深刻改变农村面貌的政策红利也随之而来。作为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又一场农村重大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也在全国紧锣密鼓地推进。花桥村也因各方面综合条件比较好而成为芜湖县首批试点村。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尽管花桥村这两年在村党总支书记带领下,多方增收节支,凭借争取土地置换等项目和村内丰富的水面资源发包,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从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来说,无论是争取项目资金还是水面资源发包收入,这些可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无法支撑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在随后花桥村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就暴露无遗。花桥村两委在一开始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方案过程中,就遇到村集体资产进行股权折股量化的问题。股改之后,村民变成村集体资产的股东,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要进行资产收益分红。要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就必须有能源源不断创造收入来源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然而,此时的花桥村除了一些水面资源外,就剩下村办公用房和村级道路设施等公益性资产。水面资源作资产量化缺乏可靠的市场评估标准,且受发包年限制约,也无法实现持续分红,而将村级办公楼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虚拟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村民收到的股权证书只是个“概念”股,并不能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因势利导,谋定而后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摆在花桥村两委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无中生有,建设一批既能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资源优势,又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优质经营性资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花桥村两委坚持以增加村民收入为出发点,以盘活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切入点,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与“三变”改革相统筹,实行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频共振。为了打破村集体没有经营性资产这一最大制约瓶颈,花桥村两委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决定建设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其主要考量因素在于花桥村与10万亩粮食主产区的水阳镇一衣带水,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加之周边地区尚无规模化经营的粮食烘干服务企业。同时,村集体经济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村级帐户存款有100多万元,具备了一定的项目投资能力。此时,适逢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制约含金量很高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好政策。花桥村紧抓机遇乘势申报了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经过努力,花桥村成功争取到了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10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征地拆迁、钢架库房建设到烘干设备采购,首期预计投资约190万元,项目资金缺口达80万元。花桥村两委通过对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出租经营收益测算,一座钢架库房面积5000平米,首期引进两台30吨烘干设备,日粮食烘干处理能力90吨,年粮食烘干处理能力达2万余吨。撇开粮食烘干经营收入不说,单就其对外出租年纯收入保底价不低于8万元。基于这种考量,村两委紧紧抓住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三变”改革的契机,因势利导,一方面发起成立芜湖县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主体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除了将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10万元作为专业合作社的集体入股资金外,还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专门从村集体积累资金中拿出60万元,作为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集体股份。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共有55户村民按照最高不超过5000元,最低不少于100元的出资额进行投资入股,共筹集社员股金22.02万元。由此,不仅解决了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村集体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资产变资源的“三变”改革目标。 产权变革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今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