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滴平壁铺展过程中的滞后效应及力学机制研究-应用数学和力学
, 37 1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16年1月15 日出版 Vol.37,No.1,Jan.15,2016
文章编号:1000⁃0887(2016)01⁃0014⁃13 ⓒ 应用数学和力学编委会,ISSN 1000⁃0887
液滴平壁铺展过程中的滞后效应及
力学机制研究∗
焦云龙, 刘小君, 逄明华, 刘 焜
(合肥工业大学 摩擦学研究所,合肥 230009)
摘要: 研究了液滴平壁铺展过程中的接触角滞后效应,从接触线附近流体的压力、速度以及能量
分布等角度考虑滞后效应的成因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固体表面粗糙度对滞后效应的
影响,并借助部分三维形貌参数(ISO 25178)建立了固体表面形貌与接触角滞后效应之间的量化
关系.为了研究以上内容,应用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液滴铺展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固体表面上的滞
后性实验进行了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存在,液滴铺展至平衡位置时,位于铺
展前沿的液体分子被钉扎在固体表面的凹坑或低谷中,使得前沿接触角逐渐增大,后沿接触角逐
渐减小,接触角发生滞后;驱动液滴铺展的Laplace压力和自身重力与阻碍液滴铺展的黏性阻力之
间的平衡关系,是接触角发生滞后的主要力学机制.另外,实验结果表明接触角滞后效应与固体表
面形貌密切相关,具有相同表面粗糙度 (S )a 的固体表面,由于表面形貌不同接触角滞后效应可能
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 键 词: 平壁铺展; 接触角滞后; 表面粗糙度; 三维形貌参数; 力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 O359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879/ j.issn.1000⁃0887.2016.01.002
引 言
考虑到固体表面粗糙度的作用,液滴在实际固体表面上的平衡接触角总是在一定的范围
[1]
内变化,而固⁃液⁃气三相接触线却钉扎 在固体表面不动,这种理论接触角与表观接触角的差
[2]
异就是接触角滞后(contact angle hysteresis,CAH)效应 .接触角滞后效应是表面润湿理论的
[3]
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工业生产过程,如自清洁表面制备、机械润滑以及液体涂层等 ,都与滞
后效应以及液体的润湿特性有关,因此关于接触角滞后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4]
在理论方面,Andrade等 将接触角滞后的因素分为两大类:热力学接触角滞后和动力学
接触角滞后.其中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多级结构属于热动力学所导致的接触角滞后的范畴,这两
[5]
个因素也是自然界中导致接触角滞后最普遍的因素.Rao 认为接触角滞后与更加直观的黏附
滞后有密切关系,接触角滞后是液滴在表面上流动时能量损耗的度量.他们定义了一种无量纲
黏附数N ,为黏附力与毛细力之比,以量化的方式将接触角滞后看作黏附和摩擦的度量指a
∗ 收稿日期: 2015⁃08⁃28;修订日期: 2015⁃12⁃0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简介: 焦云龙(1990—),男,博士生(E⁃mail:jiaoyunlong0823@126.com);
刘焜(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E⁃mail:liukun@hfut.edu.cn).
14
焦 云 龙 刘 小 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