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doc

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1、甘肃省陇南市武都 区中医院针灸科,苏保华,陇南746000 [摘要]目的:观察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无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分为前错位和后错位两组,前借位50例,后错位30例,两组均行政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优74例(92.5%),良5例(6.3%)差1例(1.2%),总有效率(98.8%)。前错位、后错位均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前错位与后错位的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好。 [关键词]骶髂关节半脱位;正骨手法;超短波 骶髂关节半脱位又称“骶髂关节错缝”、“半掉环”、“骨节半掉环”或“骨节关闭不严”等。骨节间开合不利,可以看作筋伤、筋错位、筋出槽、筋扭转[1]。骶髂关节损伤是综合性因素,骶髂关节韧带劳损松驰是造成关节错位的内因,作用于骨盆的扭转外力是其外因[2]。笔者运用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门诊病例,前错位50例,男16例,女34例,年龄13-67岁,平均(38±7.8)岁,病程3天-7年;后错位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1-70岁,平均(40±11.2),病程2天-9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经产女性因多怀孕及分娩引起,其他多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尾骶部、腹股沟疼痛)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这些症状通常休息后得到减轻,活动后加重。(2)体征:急性损伤患者骨盆向健侧倾斜,脊柱侧凸,保护性步态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躯干旋转主要发生在胸段;两侧髋骨不对称,髋臼空间位置移动,出现两下肢假性不等长;两侧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且有压痛及叩击痛,可触及条索状物。慢性劳损患者因脊柱姿势代偿,“歪臀跛行”可不明显,但仍可在体检中发现上述体征。(3)特殊检查:患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痛或深在的叩击痛,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床边试验阳性等。(4)影像学诊断依据主要是骨盆正位片;髋骨宽度与闭孔宽度的交错性不对和;耻骨联合两侧阶梯状改变和耻骨直径不对称;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伸展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屈曲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下;慢性患者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髂骨侧骨密度增高[3]。骨盆平片不可显示错动角(双髂嵴高点连线与水平的夹角)和短距差(双侧横突与髂嵴间最短距离连线之)。CT、MRI能较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对临床骶髂关节疾病的区别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1.3排除标准 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核、髂骨致密性骨炎、创伤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不适宜手法治疗患者。 2、治疗与观察方法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前错位和后错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屈髋膝法[4]和后伸扳法[5]。本法是传统治疗手法的一种改良手法,即下肢拔伸牵引法。具体作法是:患者取俯卧位,运用滚法、揉法等法对背部、腰骶部、大腿部肌肉进行推拿20分钟;然后用双拇指对准膀胱经的穴位从颈部到踝部点按,前后5分钟左右,再用掌法推法沿着膀胱经从背部推支小腿跟腱处,反复4-5个来回;最后嘱患者俯卧,双手抓紧床沿,全身放松,手法者一手握紧患侧踝关节足背侧,一手握紧跟腱部,行下肢二轻一重拔伸牵引术,多数情况下可闻腰部、腰骶部及骶髂部关节回位的弹响声。所有手法完成后,嘱咐患者仰卧平躺2分钟再行超短波治疗。 超短波治疗:采用超短波治疗仪USW-B(南京医用仪器厂生产,最大输出功率200W,振荡频率40-60MHZ)治疗,将两电极板分别置于腰骶部前后对置,并用小沙袋固定,输出电流强度90-140MA,每次15-20min。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优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腰部及下肢功能无障碍,X线检查移动范围0。 良 临床症状改善,体症减轻,腿部及下肢活动无障碍,X线检查移动范围≤2mm。 差 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腰部及下肢活动仍然存在障碍,X线检查移动范围>2。 3.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自身前后对照配对t检验,疗效对照用Ridit检验。 3.3结果 优74例(9.25%),良5例(6.3例),差1例(1.2%),总有效率(98.8%)。骶髂关节错位分型与临床疗效关系如表1。 表1骶髂关节错位分型与临床疗效关系例(%) 临床分型 N 优 良 差 差错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