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区房”大热引争议 如何给其降降温?
来源:瞭望智库? 时间:2015年12月9日? 文:陈杰
相关链接: HYPERLINK /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9id=12230 /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9id=12230
摘要:近年来,高价“学区房”的现象越演越烈,社会对其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歇,那么对于“学区房”现象,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政府在对待学区房现象时,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呢?作者认为最终在于政府努力降低优质教育的稀缺性和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学区房现象迟早会得到根治的,学区房降温已经正在发生。
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城市中,家长们为让子女能进入好一点的学校,各种托关系、递条子、走后门,甚至送贿赂,使出浑身解数、动员各种关系,最后往往也是难以如愿。
名牌中小学天价择校费的曝光一度充斥各地媒体教育版面。但曾几何时,为子女入学找关系的事情一下少了很多,这主要因为近年来就近入学成为国内城市基础教育办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伴随着就近入学政策,也伴随着住房制度的市场化,对关系资源取而代之的是家庭财力的多寡,成为孩子能否进入好学校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人们的收入提高之后,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放大,对孩子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结果导致近年来,高价“学区房”的现象越演越烈。在近期热播的《虎妈猫爸》电视剧中,虎妈为求让女儿进入好学校不惜一掷万金,买下9万元每平米的学区房,这一幕着实反映了当今社会不少家长的心态与行为。
曾经的“以关系择校”演变成当下的“以房择校”,天价择校费摇身一变,成为天价学区房,这真的好么?
火爆的学区房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焦点问题,有很多激烈的辩论。有人认为“学区房”火爆是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集中体现,制造了社会分裂,激化了社会矛盾,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和尽快治理。但也有人引用欧美国家案例,认为“学区房”现象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现象,尤其是人口流动自由化和住房市场化后的自然结果,政府不必过于担忧和过度干涉。
那么,对于“学区房”现象,到底该怎么看待?政府在对待学区房现象时,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呢?我的剖析如下。
首先需要承认,相对于托关系、找条子和走后门的择校方式,学区房现象可以算是一种进步。至少在表面上,家长从市面上买房来获取进入好学校的资格,比暗箱操作的方式要更加公平和公开。
但是,公众质疑的是,优质公办中小学的投入是用公共财政收入,但受益者仅限于是周边对口小区居民,这些居民往往是富人和高收入者,这显然不公平。?
这个社会矛盾的根源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不少分析人士担心,有钱人孩子上好学校,穷人孩子上差学校,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难以有流动性,对社会和谐危害甚大。?
对于学区房现象如何治理,众说纷纭。?
曾有专家建议,要像美国那样实行房产税,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都由房产税支付,这样居民的纳税支出与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对等,公平问题通过责任福利对称来解决。
但这样,不仅学区房的热度会越来越大,而且学校教育质量与投入资源之间的关联直接对应,会形成学校治理与投入资源的正向反馈,进而带来马太效应,导致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
学校之间的分化加速,意味着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教育资源分化严重,加深社会阶层固化,也不符合和谐社会的精神。?
在这个框架下,还有人提议像美国一样,租房也可以就近入学,但恐怕也只能稍微减轻学区房热度,唯一显著的作用是抬高学区房的租金。也有专家主张,改就近入学为抽签入学,全市范围或全区范围内抽签,总之是打破学区房与对口学校的直接关联,就可以实现优质公办学校的入学机会人人平等。?
但细想一下,违背了就近入学原则,会让很多小孩及家庭背负过重的上学交通时间成本,可行性也不大。
要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治理学区房现象,关键还是要努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空间均衡化。?
在这方面,近期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做探索。比如北京,近期曾经设想让重点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各区轮岗交流,另自2014年上半年起北京市各区县都通过强弱校深度联盟、名校办分校、一体化管理、对口直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力图打破原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淡化老百姓对原来学校档次的固有印象,打破学区房的基础。
另外,上海的义务阶段教育均衡化程度国内领先。教育部网页曾经公告,2014年3月国家教育督察组曾专程来沪考察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情况,认定上海所有17个区县的基础教育均衡化都达标,督导组在评估报告中给予高度肯定。也就是说,从教育投入资源角度来说,上海各个区之间和各个区内部的差异度都是很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语义和语法的Web服务检索方法-北京邮电大学学报.PDF
- 基于货物分类配送的电动汽车路径优化与换电策略研究-运筹与管理.PDF
-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桥墩局部冲刷防护石块起动简化公式-中国公路学报.PDF
- 基于链表的兔子序列生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PDF
- 基于降维原理的全双工射频域快速自干扰抑制算法研究Quickself.PDF
- 基于降维算法的结构混合可靠性分析方法-中南大学学报.PDF
- 基于非线性降维时序遥感影像的作物分类-农业工程学报.PDF
- 基因蚕的丝蛋白基因在细菌体内得以表达人类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含Fe.PPT
-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基本要求制定的总体规划-中国标准化研究院.DOC
- 基层员工对企业改革态度的问卷调查.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