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地方病健康教育宣传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ppt

课件:地方病健康教育宣传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地方病健康教育宣传布鲁氏菌病预防诊治.ppt

三、流行病学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 2019 - *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某些国家或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 2019 - *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 4、接触病畜的尿、粪;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2019 - *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 2019 - * 三、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 2019 - *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点) 一、分布: 职业: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 性别:无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 年龄:青壮年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季节:一年四季各月均有发病,北方羊群布病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疫情发生在4-5月。 地区:牧区高于农区。 2019 - *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点) 二、不同疫区流行特点:由于传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毒力和人群免疫水平不同,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羊种布氏菌疫区:羊种布氏菌1.2.3生物型对人、畜均有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力,易引起人、畜间布病爆发流行,疫情重,大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牛种布氏菌疫区:牛种布氏菌毒力较弱,但侵袭力强,即使是弱毒株,也可使牛发生爆发性流产或不孕,但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少。 猪种布氏菌疫区:疫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 2019 - * 三、流行病学(影响流行的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与气候关系密切,气候恶劣、水草不足,病畜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流产,增加传染机会;寒流、酷暑,也影响人的抵抗力,容易发病。 社会因素: 1、国境检疫: 2、落后地区卫生状况不良,存在人畜混居、共用同一水源,剥食病死羔犊肉、喝生奶。 3、集市贸易活跃,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彻底的皮、毛、乳、肉大量上市。 2019 - * 三、流行病学(流行因素分析) 4、布病致病菌型由牛种菌转为致病力强的羊种菌Ⅰ型。 5、饲养户购入或引进牛、羊时不重视牛、羊是否健康。 6、牲畜交易市场管理混乱,造成病畜输入。 7、发现病牛、羊后处理淘汰不够及时,造成疫情蔓延。 8、临床医生误诊,不能及时发现布病疫情。 9、村医缺乏布病防治知识。 2019 - * 四、布病的诊断与治疗 1、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 2 诊断依据 2.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其他重点人群。 2019 - * 四、布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表现) 2.2.1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潜伏期:1-3周,平均2周,最短3天,个别可长达一年之久,主要取决于致病菌的菌型、菌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 2019 - * 四、布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表现) 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观察体温傍晚升高,在抗生素普遍使用之前,主要以波状热为主。 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是其特征。 游走性疼痛;急、慢性期布病患者都发生大骨关节与肌肉疼痛,慢性期疼痛局限于某一部位。 乏力:几乎全部病人都有此症状,患者自觉疲乏无力。 其他症状:慢性期布病患者经常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不振。 20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