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边社会的族群互动空间路径及结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PDF

藏边社会的族群互动空间路径及结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边社会的族群互动:空间、路径及结果 ———基于迪庆藏区的调查研究 宗喀 漾正冈布  王万平 [摘要]文章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迪庆藏区的族群互动进行的民族志研究ꎮ 迪庆藏区在地理、社会、文化上 都具有边缘性的特点ꎮ 在这样的边缘空间中ꎬ除了有讲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的藏、傈僳、纳西、普米、彝、白、 怒等民族之外ꎬ还有讲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言的苗族和讲汉藏语系汉语的汉族等ꎬ族群通过语言、婚姻、宗教等 路径不断地“越界”ꎬ实现着族群互动和文化创造ꎬ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杂合性”和“混生化”的特征ꎮ 族群 互动的结果是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共生”ꎮ 迪庆藏区通过族群互动ꎬ构建了和谐、多元、发展的社会ꎬ为我们 提供了民族国家建设边疆秩序的一种可贵经验ꎬ也为我们研究藏边社会提供了一套地方性知识ꎮ [关键词]藏边社会ꎻ迪庆藏区ꎻ边缘ꎻ越界ꎻ共生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6)12—0041—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世界民族概论”(11JJD850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藏蒙医学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15ZDB116)、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近现代柴达木及其 周缘地区的旅行者及其考察文本研究”(16LZUJBWZD010)阶段性成果ꎮ 作者简介:宗喀 漾正冈布(1963- )ꎬ男ꎬ藏族ꎬ青海湟中人ꎬ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 士生导师ꎬ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资深研究员ꎬ研究方向:藏学、欧亚腹地宏观历史ꎻ王万平(1968- )ꎬ男ꎬ回族ꎬ甘肃 张家川人ꎬ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民族学ꎮ 甘肃 兰州  730010 [2]     二十世纪前半期ꎬ在葛赤峰、马鹤天等学者的 洲中部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区域 ꎻ王明珂、彭文 考察著作中就出现“藏边”的提法ꎻ美国传教士和 斌、丹增金巴等对藏边社会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中 藏学家埃克瓦尔(Robert Ekvallꎬ藏名喜绕宗哲)的 心/ 边缘”互动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讨论ꎻ笔者的学 “甘肃-藏区边界”(Gansu-Tibetan Border)、古纯 术团队对属于藏边社会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安多藏 仁(Francois Goreꎬ汉名李思纯)的“川滇之藏边”、 区以及喜马拉雅南麓与西缘进行了持续十多年的 美国藏学家巴伯若 尼姆里 阿吉兹(Barbara 调查和研究ꎬ其中包括对西方旅行者和考察家关 Aziz)的“藏边”(Tibetan Frontier)以及阿世德 考 于藏边社会的考察与书写研究ꎬ目前已有 10 多部 拉斯(Ashild Kolas)和莫妮卡 陶文森(Monika (篇)优秀硕博士论文和专著问世ꎮ Thowsn)的“西藏的边际”(the Margins of Tibet)① 本文是对藏边社会内部运行机制的研究成果 等概念也基本与前述学者所说的“藏边”相同ꎮ 在 之一ꎬ田野点是汉藏边界南段的迪庆藏区ꎮ 从 这些作品中ꎬ“藏边”是一个地理概念ꎬ指甘肃、四 1996年开始ꎬ笔者之一就已经到迪庆考察当地的 川、云南以及尼泊尔等相对于卫藏来说处于边缘 历史文化ꎬ通过与卫藏和多康(安多与康区)游牧 地带的藏区ꎮ 近年来ꎬ一些中国学者对“藏边”进 区等藏区比较ꎬ发现这一地区的语言、宗教及习俗 行了界定ꎬ明确了“藏边”的研究区域ꎬ拓展了“藏 方面具有巴巴(Homi Bhabha)提出的“杂合性” [3] 边”的研究视角ꎮ 如陈庆英认为ꎬ“藏边”除了指青 (hybridity) 和汉纳兹(Ulf Hannerz)提出的“混生 [4] 藏高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