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的肢体康复训练个案-上海电化教育馆.DOC

脑瘫儿童的肢体康复训练个案-上海电化教育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5 页 共 NUMPAGES 5 页 特殊教育资源信息表 标题 踝关节矫正板在足下垂脑瘫儿童中应用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 踝关节矫正板 足下垂脑瘫儿童 肢体康复 内容描述 针对一名五年级的足下垂脑瘫儿童,对其采用医教结合的教育康复模式用踝关节矫正板训练脑瘫学生的足下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资源类型 文本 媒体格式 .doc 残疾类别 肢体残疾(脑瘫) 学段 义务教育 学科 运动康复 年级 5年级 安置形式 特殊学校 学校类型 辅读学校 领域 康复与干预 资源类别 康复个案报告 作者 张 亚 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成佳学校 Email zylj2002@ 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西大街护国寺18号 踝关节矫正板在足下垂脑瘫儿童中应用的个案研究 上海市嘉定区成佳学校 张 亚 一、基本资料 1、基本信息 学生许**,男,出生于1995年12月20日,就读于上海市嘉定区成佳学校五年级。 2、个人状况 2002年8月30日由嘉定区妇幼保健院鉴定:韦氏测定IQ=39,绘人测试IQ不合作。 学生是双胞胎中的老大,弟弟一切正常。学生16个月左右时家长发现孩子还不能站立,不会走路,才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脑瘫患儿后,曾进行了针灸、推拿等多种物理性治疗,奶奶每天60次为其扳左、右脚,矫正其小腿肌肉痉挛、足跟键挛缩。目前学生能独立行走。 3、家庭教育情况 学生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与父母分开居住;父母则主要照顾弟弟,很少关注该生的成长、教育。在生活方面,爷爷奶奶对其关爱倍注,但从不溺爱,会指导该生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在学习方面也从不怠慢,能认真地完成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除此之外,还能根据教师指导,在家定期对其开展简单的康复训练。 二、主要问题表现 由于长期的不正确行走姿势,学生走路时左脚脚尖着地现象明显,脚跟离地面距离10厘米,身体重心偏向右侧,行走时身体左右摇摆幅度较大。 三、评估内容与结果 2006年9月起,我校开始应用踝关节矫正板对学生进行足下垂矫正训练。训练前对学生进行了评估。评估时学生身高160厘米,体重52公斤,站立时双脚不能并拢,左脚不能全脚掌着地站立超过1分钟,右脚能全脚掌着地。 四、训练目标 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是2006学年。具体时间是2006年9月14日至2007年1月24日; 2007年2月27日至2007年6月19日。一周4课时,每课时35分钟。 训练内容 运用踝关节矫正站立板的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矫正训练,矫正学生站立姿势,使踝关节背伸,胫骨前肌群肌力增加,从而达到缓解左脚因足跟键挛缩造成的脚尖着地现象。 五、训练过程 (一)训练方法 训练时学生取站立位,脚踩在踝关节矫正板上,在自身体重作用下,强制踝关节保持在某一角度功能,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二)训练计划: 训练的疗程是2-3个月为一个阶段,2006学年二个学期共分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训练内容,并由学校康复老师对阶段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文字描绘记录。阶段训练效果中测量所得的脚跟离地距离是学生正常慢步行走时的情况。 表1、2006学年训练阶段计划和阶段训练效果 训练阶段 训练日期 训练内容 阶段训练效果 第一阶段 2006年9月 2006年11月 踝关节矫正板 1档角度 效果很明显,脚跟离地面的距离缩小到7厘米。 第二阶段 2006年12月 2007年1月 踝关节矫正板 2档角度 踝关节矫正器的角度增大,学生有些不太习惯,但很快适应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训练。脚跟离地面的距离缩小到5厘米。 第三阶段 2007年2月 2007年4月 踝关节矫正板 2档角度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学生脚跟离地距离有所反弹,但经过2个月的坚持训练,学生的左脚脚跟离地距离为3厘米。 第四阶段 2007年5月 2007年6月 踝关节矫正板 2档角度 学生在矫正板上能保持身体直立时间达30分钟,而且从矫正板上下来时,学生能自觉地做到脚跟着地地行走,但长时间后脚跟稍有提高。左脚脚跟离地保持在距离2厘米。 六、训练效果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根据训练过程中每次矫正板角度的不同、学生单次站立时间的长短、不同的站立姿势,测量学生脚跟离地的距离。 表2、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由表2可知,单次站立时间的长短与学生脚跟离地距离成反比,单次站立时间越长,脚跟离地距离越近。踝关节矫正板角度的变化、站立的姿势变化,能影响学生单次站立的时间,从而影响脚跟离地的距离。 七、小结与反思 1、针对学生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矫正板角度 根据学校特聘医务工作者的指导,针对学生的足下垂特征,为学生选择了20度、25度两种矫正板角度,在学生自身体重的作用下,进行单脚站立功能训练。矫正板的角度和学生的自身体重两者的组合,是最好的足下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