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镇委生态区建造工作总结
大坦乡位于县东北部,东北与黟县交界,东南与柏溪乡接壤,西北与安凌乡相依。人民政府驻大中村,距县城13公里,距黄山市82公里。乡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场11万亩,耕地万亩,茶园万亩;下辖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1185户,4286人,其中集镇常驻人口620人。全乡山多地少,林茶并茂,境域内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大洪岭望江尖海拔1126米。大坦乡既是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是青弋江的发源地,更是县城5万人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是大坦的主旋律。 大坦乡历史悠久,宋朝属福广乡善和下里,元隶七都,明清从元置。民国元年属一区,民国21年属城一区,民国28年属胥岭乡,民国36年属胥善乡,民国38年4月建立大坦乡,1952年8月成立大中、湘源、复兴三乡,1956年春,并三乡为大坦乡,1958年10月为城关公社大坦管理区,1961年10月成立大坦乡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大坦乡至今。 大坦乡古时商贸集市,在古徽州对外商贸中曾雄踞数百年。境内的大洪岭依山临河,百步九折,上下绵延数十里,是古徽州通往省府安庆的必经之路。当年大坦鼎盛时期,沿途商旅往来,络绎不绝,路旁商铺、茶座、饭庄鳞次栉比,闻名遐迩的枫林街就是当时徽商西出通道上的著名驿站,跨街拱门楼上曾有官府题额“省会通衢”四个大字。如今大洪古道已人迹罕至,枫林街也遗存殆尽,不过却成了近几年户外旅行者和徽学迷们考察古徽商行旅的绝佳去处。 大坦乡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在动植物资源上,已知植物有1200余种,动物有1000余种;其中珍稀的野生植物有鹅掌揪、香果树、永瓣藤、银杏、红豆衫、罗汉松等;珍稀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鹿、豆雁、祁蛇、眼镜蛇、王锦蛇等。在林业资源上,全乡林业用地面积7953亩,有林地6727亩,其中用材林4898亩,防护林1785亩,竹林423亩,经济林337亩,木材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在茶叶资源上,有茶园6498亩,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生产红茶、黄山毛峰等优质名茶。 近年来,我乡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整体综合实力不断提升。XX与XX年相比,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3496万元,增长到4575万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由2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年均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931元,上升到7010元,年均增长14%。 取得成效 通过生态乡创建工作开展,我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逐步显现,生态创建取得较好的成效,乡域各项事业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XX年被评为黄山市环境优美乡镇。 生态林业 近年来,我乡在林业生态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生态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林业生态保护有序推进。全乡在阊江河源头封山XX亩,区划国家公益林35291亩,对2处古树群中的42株和散生的55株古树名木,进行了逐项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进行挂牌保护管理。二是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三年共完成植树造林绿化万亩,实施项目造林672亩,油茶造林300亩,森林抚育1014亩,一般社会化造林528亩,义务植树5万株,林木幼苗培育万亩;实施绿色质量提升亮点工程4个,绿化面积450亩。三是林政管理工作力度加大。三年共下达木材生产计划万立方米,年年把计划严格控制在县下达的林木限额范围之内;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积极落实“森防”工作责任制,使我乡森林火灾发生率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率,均控制在县规定的标准以内。三年来没有发生破坏森林资源的重大案件,没有出现较大的森林火灾,没有发生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森林覆盖率达%。 生态农业 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我乡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入户、阳光培训,茶叶富民,测土配方施肥,一池三改”四大工程建设;累计培训农民XX人次;全乡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发放茶叶生产补助资金万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00多亩。配方施肥量近40吨;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余口。二是开展农村生态综合治理。共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达1000亩,投入治理资金达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90%,推广普及清洁能源率达%以上。三是利用区位优势,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如油茶示范基地、菊花示范基地、高产毛竹基地等。 生态人居 坚持“生态优先”的环境保护战略,加快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乡公共服务能力,改善集镇生态环境。 一是加大集乡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在集乡建设发展中,我们优先留足生态建设用地,规划好集镇建筑用地、公共道路建设用地、绿化美化建设用地,严格执行“3:3:3”标准。目前,我乡已规划出2个绿色质量提升亮点工程,使我乡绿化美化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平方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