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307塑胶外壳检验规范.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技术标准 Q/LX 力新创展(香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X M12.001.1-2011 TR307 塑胶外壳检验规范 制订:李海燕 审核: 批准: 日期:2011-10-20 2011-10-20 发布 2011-10-20 实施 力新创展(香港)有限公司 发布 1.目的与作用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定了力新创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TR307 塑料外壳的 外观要求等内容,用来控制塑料外壳的生产及来料质量。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TR307 用的塑料外壳的外观检查及性能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力新创展的TR307 塑胶外壳 。 适用于供应商生产、研发测试、试生产、IQC 来料检验等各个阶段。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塑料件不良缺陷定义 a) 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b) 异色点: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c) 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 d)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 e)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 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f) 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g)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h) 细划痕:塑料件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i) 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 废边。 j)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 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k)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l)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 凸起。 m) 填充不足: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 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n) 银条: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o) 流纹:产品表面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年轮状条纹。 p) 烧焦: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局部的塑料焦化发黑。 q) 边拖花: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r) 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s)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t) 杂质:有异物混入原料中等原因,成型后在产品表面呈现出斑点。 3.2 测量面的定义 a) I测量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如前壳、后壳、电池 盖的正面。 b) II测量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并不直接看到的次要表面,如前壳、后壳、电 池盖的侧面。 c) III测量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只有在装卸时可看到的内表面 (被标贴盖住的后 壳内表面不算III测量面)。 d) IV测量面;只有在拆卸时才能看到的零件表面、及后壳上面被标贴盖住的内表面。 4. 检验条件及环境 检验条件及环境的规则如下: a) 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300mm~350mm; b) 时间:每片检查时间不超过12s (如果12S 内检查不出来的缺陷可以接受); c) 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 45°,上下左右各转动 90°(保证各个面的缺陷均能被看 到); d) 照明:100W 冷白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面500 mm~5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