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 (3)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4)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因此, 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巩固练习 1.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通过汗液和尿液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2.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参考范围 单位 测定值 项 目 60~110 mg/dl 223 GLU↑ 血清葡萄糖 50~200 mg/dl 217 TG↑ 甘油三脂 150~220 mg/dl 179 TCH 总胆固醇 6~23 mg/dl 14.6 BUN 尿素氮 0.5~1.5 mg/dl 1.9 CRE↑ 肌酐 0~45 IU/L 17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了什么?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2、有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1、这说明: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能引发糖尿病,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结论: 正常人体内环境中的每一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37.1 ℃ 36.9 ℃ 37.1℃ 晚上 9h 37.3 ℃ 37.1℃ 37.2 ℃ 傍晚 6h 37.5 ℃ 37.3 ℃ 37.4℃ 下午 2h 37.4 ℃ 37.1℃ 37.3℃ 中午12h 37.1 ℃ 36.8℃ 37.0℃ 上午10h 37.1 ℃ 36.8℃ 37.0℃ 上午 6h 自己 父亲 母亲 成员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1.人的体温变化有何规律? 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是如何变化的呢? 性别、 同一个人每天不同的时间 年龄、 结论: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正常人体的渗透压、PH值又怎样呢? 渗透压:37OC时渗透压770kPa左右。 血浆的PH:7.35~7.45。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特点: (1)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内环境稳态 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呼吸 系统 细胞 食物 (营养成分) 氧气 CO2和少量水 体外 体外 体内 消化 系统 泌尿 系统 皮肤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尿液 (含氮废物水) 汗液 (含氮废物水) 内环境 呼吸 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 贝尔纳 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提出:内环境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它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海带、蔬菜 豆制品 酸奶、水果 实验: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讨论: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更像缓冲液 2、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缓冲对):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人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策略——猜测词义.ppt
- 【PPT模板】淡雅鲜花.ppt
- 【部编版】2017年秋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课件.ppt
- 【部编版】第7课《荷叶·母亲》.pptx
-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1:3-4-安培力的应用.ppt
-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第1节1-2静电力-库仑定律.ppt
-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ppt
- 【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精品课件(1).ppt
- 【电赛参考资料】G题手写绘图板(题目解析).ppt
- 【高分突破】粤沪版2016年广东地区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件--第六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共53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