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组合滚动练1新人教版.docxVIP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组合滚动练1新人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群星闪耀 组合滚动练 1 《邓稼先》·同步延伸练 延伸关注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在课文中, 我们学习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现在, 我们来了解另一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 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 ①2015年1月9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89岁的“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坐着轮椅,缓缓来到主席台中央,接过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党和国家的崇高褒奖,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耀。 ②这一刻,距离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③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由于保密的原因,他的著述多未公开发表。直到1999年9月18日,于敏才重回公众视野,作为2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在这之前,因为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 ④1926年8月16日,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他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各科第一闻名全校。194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后来于敏发现,因为是工学院,老师讲课更强调知识的运用,而他喜欢沉浸在“纯粹”的理论之中,高深的物理学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1946年,他转到物理系,将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他本科毕业后考取研究生,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这期间,于敏与杨立明教授合著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彭桓武称赞于敏是“国际上一流的”核物理学家。有位日本专家来中国访问,听了于敏关于核物理方面的报告后问道:“于先生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毕业的?”于敏风趣地说:“在我这里,除了ABC外,基本是国产的!”日本专家赞叹:“你不愧是中国国产专家一号!” ⑤1961年初,于敏奉命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研究。当时,国家正在全力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理论也要尽快进行。但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又是唯一没有留过学的。他拼命学习,在中国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搜集国外相关信息,勤奋而艰难地进行探索。理论研究,离不开繁复的计算。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有5%的时间用于氢弹设计。记忆力惊人的于敏领导工作组人员,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 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9月,于敏带领科技人员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继而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67年6月17日早晨,载有氢弹的飞机进入罗布泊上空。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多年后,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时,同于敏晤面,称赞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⑦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当时,我国正准备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操劳过度的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1971年10月,上级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回京照顾。一天深夜,于敏又突然休克,幸亏妻子在身边,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出院后,他又奔赴大西北。由于连年极度疲劳,1973年,他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在急诊室输液时,他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⑧在中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他说,他是个和平主义者。正因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默默无闻的核武器研发。 ⑨在他家客厅的墙上高悬着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中国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 事业。 ⑩如今,89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摘自《于敏: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 作者:王建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新年伊始,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喜讯使劳苦功高而长期隐姓埋名的于敏重回公众视野,成了新闻人物。 B.于敏读大学时就痴迷高深的物理学,喜欢研究“纯粹”的物理学理论,这为他后来成为国际上一流的核物理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是于敏与杨立明合著的《原子核理论讲义》,但由于所从事工作的保密性,于敏的著作未能公开发表。 D.从氢弹开始预先研究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个重大突破与于敏密不可分。 E.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对于敏极为推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