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第二讲--诗词鉴赏.ppt

【聚焦中考】2015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第二讲--诗词鉴赏.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2013·上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2.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九、(2012·娄底)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十、(2012·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顽皮,可爱。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十一、(2014·潍坊)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 2.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 十二、(2014·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释】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川。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川早发”的“早”? 月落、残星、露湿、天光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涯飞来飞去的情形,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完成考点跟踪突破 陕西省 语 文 第二讲 诗词鉴赏 真题体验 一、(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 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蘼芜(mí 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蘼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2013·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示例: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三、(2012·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