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拓展与积累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关于“月亮”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1.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布置作业: *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 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熙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元丰七年离开黄州贬去汝州。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 ? ?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请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 只是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原来是 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两个闲人罢了。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便高兴地起来走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哪个晚上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中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记叙(第一节) 描写(第二节) 议论抒情(第三节) 理解内容: 理解内容: 简叙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 )—— (张怀民)——步于(中庭)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用文中词语) 欲睡→ →寻张怀民→ →绘景→抒怀。 起行 相与步于中庭 承天寺 寻 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