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吴.docVIP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吴.doc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吴柏林,张婉莹*(通讯作者),宋子升,寸小妮,孙莉 罗晶晶,李艳青,程相虎,孙斌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内容提要: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物特征对砂岩铀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铀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铀矿、纳岭沟铀矿等主要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铀矿的铀矿物类型主要为铀石,含少量的沥青铀矿、钛铀矿、水硅铀石、钍铀石等;铀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铀矿物占矿石中铀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铀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铀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铀矿的铀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铀矿物铀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铀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铀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铀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铀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铀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铀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铀矿物;铀石;微区原位铀矿物稀土元素;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温热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5CB45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4009201, 12120115013501)联合资助成果。 收稿日期:2016-07-06;改回日期:2016-10- :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吴柏林,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铀矿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Email: HYPERLINK mailto:wbailin@126.com wbailin@126.com 。通讯作者:张婉莹,女,1994年生。硕士研究生。通讯地址:710069,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Email: HYPERLINK mailto:278544952@ 278544952@ 铀矿是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资源。据2009年IAEA数据统计,砂岩型铀矿目前居世界各铀矿类型第一位,在中国铀矿床主要类型及资源量所占比例中,砂岩型占第一位,其余依次为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等(NEA and IAEA, 2010)。可见,在世界和我国铀资源量中砂岩型铀矿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中新生代盆地中,当前在伊犁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等均有较好的发现。从此我国铀矿地质工作重点转向主攻低品位、大矿量、经济效益好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Chen Daisheng et al,2003)。 为配合这一大好形势,二十多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砂岩铀矿领域开展了一定的科研工作,在砂岩铀矿特征和成因认识上,如国内上述主要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的建立等,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与进展(Wang Baoqunet al, 1997;Qin MingKuan et al, 1999;Quan Zhigaoet al 2002;Zhang Jindaiet al,2005;Jiao Yangquanet al,2005;Wu Bolinet al,2005;Peng Yunbiaoet al,2006;Min Maozhonget al,2006;Chen Zuyiet al,2010;Li Ziyinget al,2010)。 但对于铀的赋存状态、铀矿物类型及其成因以及所占铀配分的比例关系研究,目前仍多处于定性的研究状态;对其定量研究及其微量元素精确分析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在国外,如对美国和中亚地区砂岩铀矿的研究表明,以沥青铀矿和铀石等类型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吸附状态铀是砂岩铀矿中铀赋存状态的一个基本特点(Robert E. Melin,1964; J. W. King and S. R. Austin,1966;Harshman E.N.and Adams S.S,198

文档评论(0)

zcb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