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单晶硅片已来到历史拐点-新能源.PDF

方形单晶硅片已来到历史拐点-新能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形单晶硅片已来到历史拐点? 链接:/news/135251.html 来源:进化论基金产业研究员治雨 方形单晶硅片已来到历史拐点? 一如既往,我们先言简意赅的写下本文的四点核心结论,然后再逐步展开来讨论: 1、伴随着硅料价格和长晶成本的不断下滑,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所带来的收益已经大于其所增加的成本。我们已经 到了可以全面推广方形单晶硅片的历史性时刻。 2、从下一代组件技术“叠瓦组件”和“双面组件”的角度看,我们也应当推广方形单晶硅片,方形单晶硅片可以 降低叠瓦组件封装的复杂程度,提升叠瓦组件美观程度;而对于双面组件,方形单晶可减少正面漏光量和背面发电量 。 3、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提高了硅棒环节的成本,单位质量硅棒长晶成本更低的企业理应更积极的推广方形单晶。推 广方形单晶有利于隆基等成本领先企业拉大与二线厂“拉棒环节”的绝对成本差距。 4、为了生产方形单晶硅片需要生产更粗的单晶硅棒,进而带来产能损失,若全行业都推广方形单晶硅片,会使得 行业单晶硅片产能损失8~10%,所以虽然我强烈的看好方形单晶硅片的规格尺寸,但预计2019年这一尺寸标准不会成 为主流,核心原因就在于:单晶硅片产能紧缺。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主流单晶硅片大厂放心大胆的扩充产能吧,距 离过剩还远着呢,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中环、隆基应当担心的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要特别担心产能不足导致新进入者蜂 拥而至进而破坏现在双寡头的良好格局。即便未来某一日单晶硅片真的产能过剩了,也可通过推广方形单晶硅片实现 去产能,简而言之,方形单晶标准的推广是硅片去产能的利器。 一、我们已经到了可以推广方形单晶硅片的历史性时刻 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我们已经到了推广可以推广“方形单晶”的历史性时刻呢? 很简单:生产方形单晶的收益生产方形单晶的成本。 此处我先来做一些科普: 为了生产正方形的单晶硅片,我们需要把单晶硅棒的直径从210mm提升到224.5mm,这是方形单晶硅片成本更高的 核心原因,若硅料和长晶成本越低,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所增加的成本也就越少。 方形单晶硅片已来到历史拐点? 链接:/news/135251.html 来源:进化论基金产业研究员治雨 1、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成本: 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的成本很好计算,行业内的公司已经反复地尝试着生产方形单晶硅片,剔除适应新尺寸标准导致 的产线摩擦成本外,理论测算,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消灭导角只会使得每张单晶硅片成本提高0.1元,由于我个人非常 青睐158.75的方形单晶硅片这一尺寸标准,所以我们就以这一尺寸为测算依据: ①158.75边长、210mm直径的带导角180厚度单晶硅片成本测算,对于一般读者我们只需要记住结论就行:带导角的 单晶硅片的成本是2.358元/片。 ②158.75边mm长、224.5mm直径的方形单晶硅片成本测算: 这里的数据也一样,我们只需要记住结论就行,生产158.75mm的正方形单晶硅片的成本是2.457元/片。所以结论就 方形单晶硅片成本只增加一毛钱。按照60型组件60张硅片需求量来计算,成本增加0.1×60=6元。我这里还要再啰嗦的 强调一遍,在当前硅料和长晶成本下,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每片成本增加0.1元,60型组件成本增加6元钱(强调一下:此 为理论测算,未考虑新尺寸生产初期产线上的摩擦成本)。 2、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的收益 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的收益测算是本文的最重点也是难点,从龙头公司决策层的角度,成本数据十分容易得到,问一 问生产部门就行了,但是这个尺寸带来的收益几何并不是很容易算得清楚。 158.75导角片的面积是24,983平方毫米;158.75方形单晶硅片的面积是25,193平方毫米。 ①消灭导角增加的面积是(25,193-24,983)=210平方毫米。 ②增加面积的比例是210÷24,983=0.84%. 现在就需要测算2.68瓦功率增益的价值,这2.68瓦的功率增益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瓦数增加直接增加的售价,公式是:增加瓦数×组件价格。就以当前Perc组件2.2元的售价,此部分的价 值=2.2×2.68=5.896元。 另一个部分是更高率组件自身的溢价,就比如当前310W功率组件售价2.2元/w,而功率275瓦的多晶组件的每瓦售价 5瓦是显著而有效的,那么2.68瓦的价值几何呢?我们就需要一个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