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基本知识学科介绍课程讲述.ppt
针灸学基本知识;
腧穴的发展、分类、命名
一、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痛为腧 定位、命名 定位、命名、归经
二、 分类
经穴
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 经外奇穴
阿是穴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有固定的 名称
部位
主治本经病证
数目: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 2.、奇穴(经外奇穴)
概念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
特点
有固定的位置、名称,无归经,主治单一,疗效奇特。
;3、阿是穴 (“天应穴”、“不定穴”、 “压痛点”)
概念
指无固定名称、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的反应点
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特点
无固定名称、位置及归经,穴位随病痛部位改变
以治局部病变为主。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腧穴的主治特点(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三) 特殊作用;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 、骨度分寸法;;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三、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2. 拇指同身寸法:; 3.横指同身寸法:;;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一)毫针的构造;(二)毫针的规格;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二)毫针的规格;(三)毫针的检查 ;(四)毫针的保养 ;(一)指力练习 ;(二)手法练习 ;(三)自身练习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 ; 4.治疗室内的消毒; 四、体位的选择 ;常用体位 ;毫针刺法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临床常用进针方法;(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 2.深度 ; 六、行针手法 ;(一)基本手法 ;(一)基本手法;(二)辅助手法 ;(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二)辅助手法; 七、得气 ;得气的表现;得气的临床意义;不得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八、毫针补泻手法;(一)单式补泻手法 1.基本补泻;(一)单式补泻手法 2.其他补泻 ;(一)单式补泻手法 2.其他补泻;(二)复式补泻手法 ;(二)复式补泻手法;(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三)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 九、留针与出针 ;九、留针与出针;复习思考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间解析拙政园》课件.ppt VIP
- QCR9228-2015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pdf
- [优秀QC成果]提高砂层地质条件下地连墙施工质量.pdf
- 员工培训方案及课程大纲[9篇].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解读专题ppt.pptx VIP
- EPC项目设计管理培训.pptx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解读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重点内容学习ppt.pptx VIP
-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采用循证方式.docx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章制度范文(精选10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