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十六章中枢兴奋药.ppt
第三节 促脑功能恢复药 吡拉西坦(piracetam,脑复康) 药理作用 增加脑血流量,对脑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促进大脑对磷脂和氨基酸的利用、能量转换及脑内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大脑半球经胼胝体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大脑的整合功能; 改善脑缺氧及物理化学因素所造成的记忆障碍。 临床用途 阿尔茨海默病、脑动脉硬化、脑外伤及中毒等所致的记忆、思维障碍;对儿童智能低下也有一定疗效。 同类药物还有茴拉西坦,与吡拉西坦相比,茴拉西坦具有作用强、起效快、毒性低的特点。 甲氯芬酯(meclofenoxate,氯酯醒,遗尿丁) 可增加脑组织内ACh的含量,提高M受体与ACh的亲和力;减少脑细胞内的脂褐素沉淀,清除自由基;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和膜卵磷脂合成。具有提高学习记忆功能和抗脑缺血、缺氧的作用。临床用于颅脑外伤后昏迷、阿尔茨海默病、脑动脉硬化或药物中毒以及脑梗死引起的意识障碍、儿童精神迟钝及小儿遗尿症等。作用出现缓慢,需反复用药。为避免失眠,应上午服用药物。 胞磷胆碱(citicoline) 作为辅酶参与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膜,利于神经细胞再生;并能提供胆碱,促进胆碱能神经合成ACh。具有兴奋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促进苏醒和大脑功能恢复、增强学习记忆、增加脑组织血流量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的意识障碍,也试用于脑梗死、药物急性中毒、严重感染所致的意识障碍。脑内出血的急性期不宜应用。 吡硫醇(pyritnol) 为吡哆醇衍生物,在多个环节参与脑代谢。药理作用为:改善脑的生物电活动;促进脑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脑血流量;促进氨基酸代谢,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合成。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各种脑血管病性痴呆及脑外伤后遗症等。 以上中枢兴奋药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药中毒或某些传染病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他们的选择性一般都不高,安全范围小,兴奋呼吸中枢的剂量与致惊厥剂量之间的距离小。 中枢兴奋药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宜限于短时就能纠正的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主要采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因为它远比呼吸兴奋药有效而且安全可靠。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 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咖啡因、尼可刹米、回苏灵和山梗菜碱的作用特点与用途 了解其他中枢兴奋药的临床应用 概述 中枢兴奋药是一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药物。 根据主要作用和作用部位可分为三类: 大脑皮层兴奋药,如咖啡因等; 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等; 大脑功能恢复药,如吡拉西坦等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咖啡因(caffeine) 为咖啡豆和茶叶的主要生物碱。目前用人工合成品 药理作用 咖啡因是强效的竞争性腺苷拮抗药,通过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腺苷的作用,而产生中枢兴奋作用。 1.中枢兴奋作用 小剂量—— 兴奋大脑皮层 较大剂量——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血管运动中枢 迷走N中枢 过量中毒——还兴奋脊髓 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疲劳减轻,睡意消失,工作效率提高 使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在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作用更为明显 (800mg) (250~500mg) (50~200mg) 2.收缩脑血管 收缩脑血管可减少脑血管搏动,缓解头痛症状;虽有兴奋心脏及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常被兴奋迷走N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所掩盖。 3.其他 具有舒张支气管和胆管平滑肌、刺激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与利尿等作用,但作用较弱。 临床用途 主要用于解除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及中枢抑制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呼吸及循环衰竭;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头痛,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 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较大,不良反应少见 较大剂量可引起激动不安、失眠和心悸等;中毒时可致惊厥;久用可产生耐受性与依赖性;用于婴幼儿高热易致惊厥,故婴幼儿高热宜选用不含咖啡因的复方解热药。 胃粘膜有刺激。 哌甲酯(methylphenidate,利他林) 药理作用 中枢兴奋作用温和,能改善精神活动,解除轻度抑制,消除疲劳及睡意;较大剂量能兴奋呼吸中枢,过大剂量可致惊厥。作用机制与促进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如NA和DA的释放,以及抑制它们的再摄取有关。 临床用途 1.中枢抑制药中毒及轻度抑郁 2.小儿遗尿症 因其兴奋大脑皮层,使小儿易被尿意激醒 3.儿童多动综合征 不良反应 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偶见失眠、心悸、焦虑等;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而致眩晕、头痛等;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癫痫和高血压患者禁用。 阿屈非尼(adrafini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