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南部下阳朗河河道整治工程勘察报告材料初设补充(0).doc

县城南部下阳朗河河道整治工程勘察报告材料初设补充(0).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 3 工程地质 3.1前言 3.1.1概述 (少量内容一段话) 息烽县城南段河道治理工程是为解决 的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大致平行,成羽状由南至北注入乌江。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有:息烽河、九庄河、雨淋河、瓮桶河、养龙司河、猫场河、头道河、三田河、小鹿窝河、永靖河、小桥河、阳朗河、温泉河共13条。息烽河、九庄河、雨淋河、瓮桶河、养龙司河、猫场河是乌江支流。息烽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头道河、三田河、小鹿窝河、永靖河、小桥河、阳朗河是息烽河支流,本次治理河道为阳朗河。阳朗河分上阳朗和下阳朗。 上阳朗河是息烽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息烽县梨安乡大关冲(发源地海拔高程1504m),自南向北流经响水河、中寨,在萝卜洞附近成为伏流,于冤家洞出露为明流后,经山水寨,汇纳红马支流后再经上坝河、阳朗坝,于鸦米寨落水洞潜入地下,在后坝出露明流约1km,然后自猴儿山暗河出露汇入息烽河。 下阳朗河位于息烽县永靖镇南面的下阳朗,发源于息烽县城南东面的三叉河,自东向西流至硬寨,然后变成南西方向,在麻窝田穿过川黔铁路及210国道,进入下阳朗,流至西门湾河流由南往北流经半边街、县城,穿过息烽县城后河流折向西流,在葫芦水汇入息烽河。 3.1.2任务由来及前期工作情况 《贵州省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报告》中对息烽县城的河道是采取分段治理,规划治理的下阳朗河位于县城南部,属永靖河上游,河段从三岔沟公路桥至半边街。 2008年12月受贵阳市政府、县水电局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息烽县城南部下阳朗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根据及相关规范,开展了下阳朗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并与2008年12月底通过市局组织的审查。 2010年4月,项目业主根据资金下达情况与设计单位协商后明确了本次主要设计内容为:县城南段下阳朗河段进行河道(铁路桥-半边街)治理设计,并于2010年12月通过审查。贵州水利厅以黔水计(2010)93号文批准治理下阳朗河1.6km,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批准治理的河段已由县住建局组织开发单位建设完工。(不是你考虑的)2011年8月,项目业主委托,将审批河段的资金用于解决县城防洪瓶颈, 3.3.3本次勘察工作情况及提交成果资料(及工作量、可有可无 ) 根据业主意图及设计布置,本次勘察工作主要针对地下暗河伏流段进行,即为白骨洞~实验幼儿园(石门洞),该河段为地下暗河,长约750m,洞内情况不明,可能受暗河瓶颈与淤积影响,造成河道排洪能力下降,危及县城安全,因此需对该暗河系统进行整治。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地形、地貌 测区地处黔中北部斜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区内最高山为南极顶,高程为1749.60m,最低点为乌江河面,高程为609.0m,最大高差为1140m。测区高程多在1000~1300m之间,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以间歇性上升为主,河流两岸阶地较发育,高程在1023~1100m之间,一般高差为100~200m,以岩溶地貌为主,其组合形态为峰丛沟谷、峰丛洼地、溶丘洼地、溶丘谷地等几种类型,河谷深切,其中大型洼地、谷地发育的长轴方向主要为NNE向及NW向,为中等切割的中低山地形,属丘原、山原的溶蚀、侵蚀地貌。 3.2.2地层岩性 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二叠系(P) 下统茅口组(P1m):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 上统龙潭组(P2L):为褐色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含煤层和灰岩透镜体。 上统大隆、长兴组(P2d+c):为褐色硅质岩、页岩和灰色灰岩。 二、三叠系(T) 下统夜郎组(T1y):为杂色粘土(页)岩夹薄层泥晶灰岩、灰色薄~块状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紫红色粘土(页)岩夹灰色泥晶灰岩,厚225~411m。 下统茅草铺组(T1m):为浅灰、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晶灰岩夹碎屑泥晶灰岩、碎屑泥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晶白云岩及溶塌角砾岩,厚248.5~656m。 中统松子坎组(T2s):为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泥晶灰岩与泥(页)岩不等厚互层,厚339~347m。 中统狮子山组(T2sh):下部为灰色中至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灰岩、白云岩;中上部为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夹泥(页)岩,厚330~470m。 上统二桥组(T3e):为浅灰、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深灰、灰黑色粘土岩或互层,厚100~120m。 三、侏罗系(J) 中下统自流井群(J1~2zL):为杂色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夹粘土质石英砂岩夹数层灰岩透镜体及砂砾岩,厚400~450m。 四、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杂色粘土夹碎石及河流冲、洪积的砂、卵石、砂砾石层及砂土层,具多元结构特征,广泛分布于河床及河流两岸一级阶地之上,厚0~30m。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测区处在三个四级构造单元交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