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忙、盲、尨與茫-談教師面對壓力的應變策略
柯志恩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
摘要
在所有賦予教師的角色中,最不被教師所接受的乃是「尋求權利者」及「尋求安全者」。教學是與掌權有關的職業,與領導、控制、裁決、獎賞、懲罰和限制有關。同時,這門職業允諾有高度經濟的與心理的安全。教師是喜歡安定的和預知未來的。相對而言,他們避免冒險和破壞現況的變化,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反對進步,但對任何形式的革新存有較多的考量。面對一波波教育改革的聲浪,交互著教師對自我角色、任務、工作負荷、及面臨挑戰的主觀知覺,讓90年代的教育現場充滿了「倦怠感」。
本文試圖從教師特有的人格特質,融合教師壓力模式,探究現今的教師壓力源頭,藉由診斷分析,提供因應壓力的輔導策略,讓「合理」、「適度」且不可避免的壓力化約為個人成長的原動力。
前言
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說過,知道自己是活著的,就是一種壓力。ㄧ個心理健康的人是可以帶著正常的壓力來生活,並把這種壓力當成存在的刺激,向上的力量,但當壓力超出個人所能承受的範圍時,便會在其心理功能及生理功能上表現出來。
壓力(stress)問題的探討,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會組織心理學中均是個熱門的話題。教師壓力(teacher stress)是指教師所經驗到的種種不愉快的情緒,諸如緊張、挫折、失望、焦慮、憤怒和沮喪等;這些種種不愉快往往是導因於教師的角色、任務、工作或職份(Kyriacou and Sutcliffe, 1978)。教師的壓力和倦怠感主要視教師的知覺(perception)而定。教師對自我的角色、任務和工作負荷的主觀知覺如何?教師是否能符合或達成上述的目標?教師的能力面臨哪些挑戰?能夠如何自我掌握或控制的程度如何等等,都是關鍵的問題。
Sachachter(1970)從生理喚起心理認知的過程來詮釋壓力及情緒的出現,認為其不純然只是刺激-反應的簡單模式,這之間涉及個人內在典型知覺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個人過去對相關經驗的知覺模式會影響個人對事件的評價與情緒反應,進一步影響行為。換句話說,「個人對事件的評估才是壓力或情緒出現的原因」。職場上的員工遇到任何事情時,大多會以一種直接、自動、不知不覺的評估方式去評價所遭遇到的事件。 重要的是,當工作事件伴隨著壓力時,會喚起「情緒」,進一步透過「情緒的認知」強化「行為」的傾向與出現的機率。 當今的教師,在教育改革所帶來的衝擊中,無法立即由過去相關經驗整理出因應之道,對未來的處境不免產生一些質疑、期待、難以適從的複雜情緒,進而對工作產生不確定感,負向的情緒認知導致身心失調,原已存在的壓力及倦怠感也日益嚴重。
教師壓力來源
中小學教師職業堪稱是社會最具壓力的職業之一,這是被廣泛接受的一個觀點。Kyriacou Sutcliffe(1978) 提出一個教師壓力模式,如圖一所示:
重要內涵包括,當教師對面臨可能壓力(物理的或心理的)來源或非職業的來源時,教師個人都會先作認知評估,確認對個人自尊、安全有否感受到威脅?若評估結果是的話,則成為實際的壓力源;接著再經由個人的適應機轉(即調適能力),以期能減低感受到的威脅,如果仍造成教師的壓力,則會產生一些負向的情感、生理、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最後顯現出慢性壓力症狀,如身心症、心臟病、心理疾病…等。至於對壓力源的評估及適應機轉而成為教師壓力,則需視教師個人特質而定,如個人特質、信念、態度、價值觀…等。
從上述模式可以看出,壓力源頭加上教師個人特質所做出的認知評估,決定個人的壓力承受度及往後的行為傾向。整個泛華人社會中,教師所感知的壓力源雖然因現實脈絡不同而有差異,但大致可類分下列幾項;
7
7
教師個人特質:
教師的屬性變項、人格需要、適應能力信念~態度~價值系統
1
可能的壓力源:
物理的
心理的
2
評估:
對個人自尊和安全的威脅
3
實際的:
壓力源
4
適應機轉:
減少感受到的威脅
5
教師壓力:
負向情感,有關心理、生理及行為和反應
6
慢性壓力症狀:
心身症、心臟病、心裡疾病
8
屬於非職業的壓力源
圖一 教師壓力研究模式(Kyriacou Sutcliffe, 1978).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 4,p4-6.
角色期待的失落感
教書是一種情緒上很容易枯竭損耗的職業。教師總是不停在作決定,這些決定會影響學生的生活。而且做這些決定步論在情緒或智力上,總是不停在給予和付出。 小學生可能需要教師生理上的親近與關懷;中學生要的可能是回饋-關於認同與不認同-對於學生的信仰及價值觀上。有時候,中學生的需求是以震驚教師的方式來引起注意和回應,故而用特異的言行、奇裝異服,或很叛逆的行為來測試教師的反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