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 登高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 登高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 登高课件 苏教版必修4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有什么含义?在文中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其作用是以夸张的手法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壮的基调。 诗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结构,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主旨句的反复出现及“副句”的变化,不仅在诗的结构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全诗基调的形成影响也很大。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4.《登高》首联中的“哀”在首联及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个“哀”字让诗句中的天、风、沙、猿啸、鸟飞顿时带上了伤感色彩,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同时,这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难(霜鬓)。 【高考小贴士】 分析“诗眼”型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 命题形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题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就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或表达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进一步把握全诗内容。 答题思路:①对突出主旨、奠定感情基调方面的作用;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生动形象,不仅使人联想到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了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喟。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开阔,将声音、视觉尽收画面之中,时空扩展到极致,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情自景生。通过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三、探究争鸣 对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历来有多种解释,你认为它的含义是什么? 思路提示一:这一句就是说的入蜀道路的艰险。此句在文中多次出现,正是作者感慨于入蜀的不易,而且,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全文都是在写入蜀道路的种种险境。 思路提示二:这是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一种警示。表面上看来这首诗歌是在写入蜀道路艰难坎坷,其实作者也在暗示统治者此地险要,易守难攻,一定要加强防卫,不能让它落入心怀不轨的人手中。 思路提示三:这是作者对自己政治生活的一种感慨。作者虽然狂傲不羁,但一心希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一次次的碰壁,让作者感受到了政治道路的不易。 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A B项,鬓应读bìn;C项,吮应读shǔn;D项,潦应读liáo。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C ①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②副词,相当于“多么”;③④副词,当作“只,只是”讲。 解析:C 题干中句子和C项,都是使动用法。A项,“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善”,形容词作动词;D项,“朝”,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D A项,“茫然”古义为渺茫遥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B项,“然后”古义为从这以后;今义为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C项,“九折”古义为曲折很多;今义为商品价格降低一成的优惠。D项,“作客”古今义均为寄居在别处。 * 诗从肺腑出 蜀道难 登高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检测 时文赏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译文】 不依靠规和矩,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领悟】 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也是指做人应有的原则。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了坚定的原则,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