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9
十字柱加工工艺规范
1,概述
1,1为规范公司生产制造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并有效的指导生产(下料→拼装→焊接→校正→二次下料→制孔→装焊其它零件→校正→打磨→喷砂→油漆→搬运→贮存→运输)各环节有序施工,特制订本工艺要求。
1.2本规范要求只限于内部使用。
2.引用标准;
2.1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2 JGJ99-98 钢结构高层民用建筑技术规程
3.适用范围
3.1 十字柱,T型柱
4,技术要求
4.1原材料钢板
4.1.1产品材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质量符合设计和加工合同的要求。
4.1.2钢材厚度负偏差符合GB709-88规定。
4.2进厂的原材料,除必须有生产厂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外,并应按合同要求和有关现行标准在甲方、监理的见证下,进行现场 见证取样、送样、检验和验收,做好检查记录。并向甲方和监理提供 检验报告5.拼接板下料
5.1材料代用应由制造单位事先提出附有材料证明书的申请书(技术核定单),向甲方和监理报审后,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代用。根据技术排下料前,必须复查所用钢板的材质、规格及切割尺寸完全准确无误后,方可切割下料。
5.2气割要求:
1) 气割前将待切割区域(沿切割线两侧50~80mm范围)内表面的铁锈、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
2)对于板厚δ>13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距起割点约50mm范围内的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80℃,宽度不小于两倍板厚;
3)切割允差:
零件宽度、长度方向:±2.0mm;(钢柱、垂撑腹板宽度方向+2~4mm)
割纹深度<0.3mm;
局部缺口深度:1.0mm;
切割面平面度:0.05t且不大于2.0。
若有深度超过3mm的沟槽应用半径不小于12mm的圆弧修成圆滑过度;
4)对于需开坡口的零、部件,一般在下料合格后立即切割坡口。
(1)坡口的制备:可以采用机械加工或者热切割完成。(热切割按要求预热)。
(2)坡口检查:对机械加工或切割面及距边缘25mm内目视可见的由轧制造成的夹渣、杂质脱氧物及夹层等内部缺陷,其长度大于25mm,深度大于0.4mm时应全部清除并用焊条补焊,但累计长度不得超过该边缘的20%。对于板厚≥36mm的钢板在拼接前,坡口加工前应对其边缘(2δ+30)mm的区域内进行100%超声波检测,对于板厚≥100mm的已开坡口进行100%磁粉检测。
5.3拼接坡口尺寸偏差要求详见下表:
项
目
切割面
平面度
割纹
深度
局部缺
口深度
坡口角
度偏差
反坡口
钝边
偏差
切割面
直线度
表面清洁度
允
许
偏
差
0.05t
且不大于2.0
0.3
1.0(但要
求平滑过渡)
±5。
不允许
±1
不大于4
无挂瘤、氧化皮、
铁锈、水、由等杂物
5.4剪切
1)对于板厚δ≤16mm,宽度≤400mm的钢板可剪切下料,保证方正。 剪板机
2) 剪切允差:
零件宽度、长度方向:±3.0mm;
边缘缺棱:1.0mm
型钢端部垂直度:2.0mm。
6矫正
6.1机械矫正
1)平直前注意标识的保护和移植,平直后应进行二次标识。
2)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
6.2火焰矫正
旁弯用火焰矫正,加热温度不得超过900℃
6.3矫正后允差:
型钢的弯曲矢高:不大于5.0mm;
型钢的盖板对腹板的垂直度:不大于2.mm;
钢板局部平面度:δ≤14mm,允许偏差≤1.5mm;
δ>14mm,允许偏差≤1.0mm,连接区域及连接板平面度≤1.0mm
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凹面或损伤,深度不大于0.5mm。
7 拼装接料
7.1按接料单确认标识正确,检查合格后方可接料,对接接头应仔细对中。
7.2坡口清理:拼焊接前必须将坡口及其两侧各50mm范围内,影响焊接质量的气割熔渣、氧化皮、锈、油、水等杂质清除干净,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
7.3定位焊由持证焊工进行操作,定位焊应距焊缝端部30mm以上,但转角处不得有定位焊缝,其长度为80~100mm,间距300~500mm,厚度不宜大于设计焊缝的2/3,且不大于8mm。
7.4对于板厚大于30mm的钢结构,定位焊缝长度不小于50mm,每条定位焊缝的间距应不超过500mm,且应全焊道应均匀分布。且应避免将定位焊缝设置在焊缝端部和拐角处。
7.5定位焊时的焊接电流应比施焊电流大10~15%,点焊前必须考虑反变形。当板厚度符合预热条件时执行焊接预热。
7.6焊缝两端点固引、熄弧板,其材质、厚度、坡口形式均与母材相同。
7.7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如有裂纹存在正式施焊前必须刨去,经打磨后再施焊。如采用碳弧气刨应预热至80℃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