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教学目录.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核病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 是古老的传染病之一 目前肺结核发病率增高 结核菌耐药性比较严重 中国是结核病患病率的大国 第一节 概 述 结核杆菌 结核病临床诊治 耐多药结核病 一、结核杆菌 属分枝杆菌 直或微弯曲的细长杆菌,抗酸性 生长缓慢,容易发生变异 致病性 病理机制 二、结核病临床诊治 肺结核病的诊断 痰涂片,胸片,症状和体征 结核病化疗的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三、耐多药结核(MDRTB) 概念 至少由耐异烟肼及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物的 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感染引起的结核病。 分型 发生于新病例的耐药 发生于复治病例的耐药 耐药结核病发生机理和原因 自发突变 治疗管理 病人自身因素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概括 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流行概括 全球结核病流行概况 我国结核病流行概况 (一)全球肺结核病流行状况 1986~1999年 41.5%的发展中国家 25%的发达国家 结核病疫情 全球约有19亿人感染结核菌,患病人数约有200万 每年新发现的病人约800~1000万,其中半数以上为痰菌阳性 由于糖尿病患病率、HIV感染率 ,结核病发病率呈 (二)我国肺结核病流行状况 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结核病高负担国家 约有6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占总人口的44.5% 80%的病人在农村 流行特点 高感染率 高患病率 高死亡率 高耐药率 低递降率 我国结核病流行概况 二、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导致全球结核病疫情严重恶化的原因 (一)流行过程 传染源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季节、环境、居室通风 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医疗服务 (三)导致全球结核病疫情严重恶化的原因 HIV和艾滋病的蔓延和流行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加速流动 耐多药结核病的产生 控制结核病在全球公共卫生政策中被忽视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病例发现 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一、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DOTS策略) 二 、病例发现 病例发现的途径 因症就诊的被动发现原则 因症推荐 病例发现的方法 X线检查 痰结核菌检查 三、治 疗 结核病督导化疗的形成和发展 短程督导化疗的实施方法 药物预防性治疗 (一)结核病督导化疗的形成和发展 在化疗问世前,约20%的病人“自愈”,剩下约20%的病人成为慢性传染源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肺结核的非住院治疗 (二)短程督导化疗的实施方法 要求病人在服用每剂药物时,必需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进行(送药到手,看药入口) 治疗方案 初治涂阳 2H3R3Z3E3/4H3R3 (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 复治涂阳 2H3R3Z3S3E3/6H3R3E3 (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6个月) H-异烟肼;S-链霉素;R-利福平;L-利福喷丁;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TH-丙硫异烟;P-对氨基水杨酸;AMK-阿米卡星;CPM-卷曲霉素;O-氧氟沙星;V-左氧氟沙星;PSNZ-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 药名前数字表示用药月数,药名右下方数字表示每周用药次数 (三)药物预防性治疗 目的 隐伏感染进展到临床疾病或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防 感染的活化和既往结核病的复发 对象 有发病危险因素的结素试验阳性感染者 方案 异烟肼治疗 问题 费用 推广 诱导耐药 四、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要加强室内通风 紫外线照射 紧贴口鼻的滤菌口罩 五、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简介 卡介苗接种的效果 * * Tuberculosis 痰标本镜检下结核菌形态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HIV合并肺结核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第二节 流行病特征 第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