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慢性期(冻结期、Frozen Phase) 痛相对减轻,但压痛范围广,由急性期肌保护性痉挛所造成的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挛缩性功能障碍 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肌萎缩 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容量减少至5-15ml腔内可见纤维索条及漂浮碎片 肩胛下肌滑囊闭塞不显影,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消失,盂肱关节囊纤维化,囊壁增厚,关节腔内粘连 X线偶可观察到肩峰、大结节骨质疏松、囊样变 本期可持续数月至1年以上 * 功能恢复期 关节腔、滑囊和腱鞘的炎症逐渐吸收,血液供给恢复正常,滑膜逐渐恢复滑液分泌,粘连吸收,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 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肌肉的血液供应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 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肌肉萎缩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正常 * 治 疗 急性期以剧痛为主者的治疗原则是止痛、解除肌肉痉挛 三角巾悬吊制动,镇静、止痛及肌松弛药物和封闭(痛点和盂肱关节腔内注射) 冻结期,剧痛减轻,关节挛缩功能障碍加重。治疗原则是在止痛条件下做适当的功能练习,防止关节挛缩加重 在药物止痛,物理治疗及针灸配合下做温和的被动运动和功能练习及肩周肌按摩。做肩关节的左右及前后的钟摆样运动,爬墙运动不科学 * 痛基本缓解后,着重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应以物理治疗和体疗 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液体关节腔内扩张疗法的疗效有限 对粘连者可行局麻下的肩关节手法松解术,但要注意手法要轻柔 * 喙突炎 喙突是肌腱、韧带的附丽点和体表标志 喙突的内侧有胸小肌附着;上方有喙锁韧带、喙肩韧带附着;外侧有喙肱上韧带附丽;喙突尖的下方有肱二头肌短头肌和喙肱肌附丽 喙突与肌腱之间有滑液囊组织 * * * 病 因 肌腱、韧带、滑液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均可累及其附丽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 近年来,喙突炎也被认为是一种终端病(Enthesopathy) 喙突炎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疾病 * 临床表现 肩前方痛,伴喙突部局限性压痛 上举、外展功能一般不受限,在被动外旋时可能出现疼痛加重现象,当病变累及喙肱韧带时,出现被动外旋功能受限 * 诊 断 有肩前方钝痛、喙突尖局限性压痛,被动外旋症状加重、上举外展一般不受限制 喙突部局麻药物封闭有显效 冻结肩患者中约有40%也有喙突部压痛,但压痛范围广泛,伴有明显的功能障碍 X线片无改变 * 治 疗 局部封闭效果最好。每周1次,2-3次为一疗程 理疗和按摩及针刺(三棱针)也有一定的疗效 * 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和腱鞘炎 本病可分为关节内段、鞘内段及鞘外段三个部分 肌腱在此腱鞘内可移动4cm 骨性的纤维鞘管限制了长头肌腱的滑动方式及范围 * * * * 病 因 解剖特点及日常活动反复的机械刺激,长头肌腱易发生损伤、退变、肌腱炎及狭窄性腱鞘炎 中年以后长头腱的自身变性,结节间沟骨质增生造成骨纤维鞘管的狭窄和粗糙,容易使长头腱损伤,甚至部分肌纤维断裂 长头腱的肌腱炎和腱鞘炎往往并存,本病高发年龄20-40岁 * 临床表现 本病往往无明显诱因。发病初肩部重压感、疲劳及不适 之后出现疼痛,向前臂和上臂放射。夜间或运动后疼痛加重 后期出现运动受限,由外旋受限发展到后伸、内收及上举受限 患肢为减轻疼痛常保持在下垂与内旋位 * 诊 断 肩前痛,夜间加重、结节间沟部压痛、Speed(患肘伸直,作对抗性肩前屈运动,若结节间沟部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即为阳性)和Yergason试验阳性 结节间沟局部局麻药物注射症状显著减轻 * 治 疗 急性期患肢宜制动休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结节间沟封闭:采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加强地松龙作鞘内注射,每周1次,共2-3次 物理治疗和按摩以及针刺能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症状 急性期疼痛消退后,开始功能锻炼 * 运动盂肱关节的肌肉 外展--三角肌和冈上肌 内收--背阔肌、大圆肌及胸大肌 前屈--三角肌前部 后伸--背阔肌 外旋--冈下肌和小圆肌,并由背阔肌、三角肌前部及胸大肌协助 内旋--肩胛下肌及大圆肌,并由背阔肌、三角肌前部及胸大肌协助 * 肩关节的运动 * 肩袖(旋袖肌) 肌腱袖,又称为肩袖或旋转袖 组成: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附着:前三者附于大结节,后者附着小结节 结构:在肱骨头上面及前后面形成一致密的肩袖或腱帽,厚约5mm,表面光滑,与关节囊密切贴连,难以划分 * 由冈上肌、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性部,在肩关节囊周围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前、后和上方,分别止于肱骨大结节、小结节,并与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可致肩袖撕裂或肱骨大结节骨折等 功能:肩袖的张力集中在关节囊的顶部、前部和后部.肩袖不仅作为肩旋转肌及短外展肌的杠杆,还是肩关节的稳定结构 * 天宗穴:《甲乙经》曰在秉风后大骨下陷者中 体表定位:在肩胛骨冈下窝内,相当于肩胛下角与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