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捡查-楚建民3.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什么是临床电生理检查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直接刺激诱发心律失常,通过直接记录心腔内电图揭示心律失常的机制、起源以及与临床症状或疾病之间的关系。 心电图学在帮助各种心脏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普通体表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确切机制的认识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都是远远不够的。1969年经静脉记录希氏束电图的导管技术应用于临床,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发展很快,尤其是90年代后崛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更是基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技术 AV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 解剖示意图 AV Nodal Reentry: Slow and Fast Pathways快慢径 S1S2刺激诱发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AVNRT 特点: 心动过速由相对较长的AH (340ms)间期诱发,与经慢径传导相仿 心动过速时心房激动顺序为向心性—不支持AVRT AH间期波动较大—提示有多条房室结径路传导 A、V波重叠,但VA关系有变化 房室传导中断导致心动过速终止—不支持AT可能 电极导管的作用是将心内电信号引出体外并与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连接。大部分导管为实心,内有金属导丝,导丝一端与电极相连,近端为电极插头,可接插于多导电生理记录仪的连接转换盒。导管的粗细自F3至F8,小号为儿童用,成年人常用F5、F6、F7和F8,导管长度一般为125cm。导管上的环状电极由铂金制成,环宽2mm,电极间距最常用的是5mm或10mm。常规的起搏和记录可以使用2极导管,为电生理检查和标测通常使用4极电极导管 18590-* * 在电生理检查过程中,电生理检查本身可以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另外导管操作、射频消融放电过程以及合并冠心病等都有可能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因此除颤器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应始终处于待命状态 18590-* * 18590-* * 电生理检查采用经皮局麻穿刺血管的方法将电极导管放置于心腔内,一般穿刺股静脉或股动脉。个别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使用1-2%的利多卡因 18590-* * 18590-* * 18590-* * 18590-* * 1. A—H间期由A波、希氏束波(H波)组成,A—H间期的正常时限为60~130ms。 2. H—V间期表示自希氏束近端至心室肌的传导时间,通常H—V间期的正常值为35~55ms。 3. 心室内传导:通过心室内电极导管记录心室电图,心室肌动波称(V波)。V波出现时相与体表心电图QRS波一致。 18590-* * 18590-* * S1S1分级递增刺激:为电生理检查常规采用的刺激方式,以自身R—R间期减50~200ms为初始起搏S1S1间期。一般每次起搏5~10秒,每次递减10~50ms,逐步增加到170—200bpm,直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诱发心动过速时为止 18590-* * S1S2刺激:为电生理检查常规刺激检查方式,在连续8~10个S1S1基础刺激后,发放1个期前的S2早搏刺激。 S1S1周期为自身R—R间期减100~200ms,初始S1S2联律间期为S1S1周期减10~50ms。 18590-* * S2刺激:即与R波同步的单个期前刺激,可在窦律基础上进行,也可在心动过速时进行。感知心脏自身的P波或QRS波,每感知8~10次,发放一个期前刺激,形成在自身心律的基础上出现一次期前搏动。 18590-* * 18590-* * 18590-* * 18590-* * This demonstrates the mechanisms for two forms of AV nodal reentry SVT: typical and atypical AV nodal reentry. This slide illustrates the triangle of Koch, and anatomical landmarks used to visualize the location of the AV nodal tracts. The three sides of the triangle are defined by the tricuspid valve annulus, the tendon of Tornado, and the ostium of the coronary sinus. The fast AV nodal pathway lies near the compact AV node along the tendon of Todaro. The slow AV nodal pathway is loc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