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简述.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简述 赵友年,陈斌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 摘要: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最早可追溯到 33 亿年前,主要体现在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发育阶段。在 元古代末,出现盖层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以来,扬子准地台西缘裂张解体,因而出现了松潘-甘孜地槽系。印支-燕 山运动使地槽封闭、褶皱成山,扬子准地台盖层也形成台褶带,以四川古陆核为中心形成了四川盆地。第四纪以来, 川西高原隆升,冰川覆盖。 关键词:四川;地质演化;地台基底;地台盖层;地槽 1 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阶段(距今 33 亿年前~8 亿年前) 扬子准地台基底包含两部分,其一为结晶基底,其二为褶皱基底。 关于结晶基底:结晶基底以康定杂岩为代表,与其相当的有天全紫石关杂岩、宝兴杂岩、彭灌杂岩、 峨眉山花岗岩、旺苍鹰咀崖杂岩、长江三峡空岭花岗岩、汉南花岗岩。据威 28、威 15 井及女基井揭露, 四川盆地底部亦为结晶基底。上世纪 80~90 年间,对康定杂岩进行深入研究后,从康定杂岩中恢复出来 一套变质地层,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及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等,并命名为康定群,为 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其有绿岩带特点。时限大致为 29.5 亿~17 亿年,具有原始陆壳特征,有的学 者据此命名为“川中古陆核”。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同位素年龄测定工作又有新的进展,旺苍鹰咀崖杂 岩测定锆石年龄为 31 亿~33 亿年以上。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易偏低的特点,结晶基底的年龄还可能更大 些。时代界定在古太古代-古元古代较为合适。 关于褶皱基底:褶皱基底以会理群为代表,与其相当的有昆阳群、梵净山群、板溪群、盐边群、登 相营群、峨边群、黄水河群、盐井群、通木梁群、碧口群、火地垭群、神龙架群、恰斯群、茶马山群、 额阿钦群等,下部多为优地槽建造,上部为冒地槽建造。川陕边境陕西南郑碑坝,属于褶皱基底的火地 垭群不整合于结晶基底的后河组之上,川滇边境云南元谋普登,属康定群的普登组被会理群的路枯模组 覆盖,由此能够判断褶皱基底与结晶基底为上下关系。同时它们都以不整合伏于震旦系之下,有些地方 伏于南华系之下。褶皱基底同位素年龄以 10 亿~8.5 亿年为主,时代界定在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早中期较 适宜。“川中古陆核”是扬子基底中最大的一块原始结晶陆壳,其范围囊括现在的四川盆地和九顶山、宝 兴、天全、康定、泸定、石棉、汉源、峨眉山等地,褶皱基底的各种岩层多围绕在它的周边分布,下中 部多海底火山喷发岩,中上部多复理石建造,它们与结晶陆壳一起共同构成了扬子基底的物质基础。8 亿年左右晋宁运动发生时,使广阔海洋回返成陆,各式各样岩石褶皱成山,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 2 扬子准地台盖层发育阶段(距今 8 亿年~2.27 亿年左右) 扬子准地台盖层发育始于南华纪,其代表性地层有苏雄组、开建桥组、澄江组、南沱组和列古六组 等。苏雄组和“小相岭流汶岩”以及部分碱性花岗岩代表扬子基底裂陷盆地建造体系,仅在甘洛、汉源、 小相岭一带见及。开建桥组、澄江组、南沱组和列古六组,大多为砂岩、砾岩等粗碎屑岩,部分为冰碛 泥砾,代表扬子盖层发育初期削山填谷等夷平作用的产物,厚度变化巨大,最厚处大于 3 000m,短距离 内变为 0。南华纪的夷平作用使扬子基底表面准平原化。 震旦纪陡山陀组和灯影组,是扬子基底之上第一套海相盖层。陡山陀组砂页岩一般厚几米至几十米, 灯影组白云岩厚度 600~1 000m 在扬子基底表面铺天盖地。 寒武、奥陶和早中志留世,康滇地轴及南充-乐山间为古陆,上扬子台褶带、盐源-丽江、龙门山、 米仓山、大巴山等地为陆棚相-浅海台地相砂岩、页岩及碳酸盐岩、共厚 1 000m 左右,岩相稳定,古生 物繁茂。 收稿日期:2009-03-13 作者简介:赵友年(1937-),男,河北安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公园申报、规划及区域地质调查 晚志留世末、泥盆纪和石炭纪,上述古陆扩大,扬子准地台四川部分几乎都隆起为陆,仅有盐源-丽 江、龙门山和凉山局部有不规则海盆。晚志留世末至早泥盆世为碎屑岩,但大部地方缺失,局部却厚达 5 000m。中泥盆世至石炭纪以碳酸盐岩为主,古生物极为繁盛,厚几百米至千余米不等。 早中二叠世,是震旦纪灯影期海侵之后又一次广泛海侵,海水几乎淹没整个扬子准地台,代表性地 层为早二叠世栖霞组和中二叠世茅口组,岩性为碳酸盐岩,共厚 600~800m。前人称“阳新海侵”。 晚二叠世,沉积古地理分化:康滇地轴东西边缘为陆相宣威组或沙湾组,厚数十米,峨眉山玄武岩 产于宣威组或沙湾组下部或底部。川南和华莹山等广大地区为海陆交替相的龙潭组,厚数十米至数百米, 产煤。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盐源-丽江为浅海台地相吴家坪组、长兴组和大隆组,共厚 200~300m, 均以发育碳酸盐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