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参加南昌起义的外国人.DOC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海钩沉 唯一参加南昌起义的外国人 莫·弗·库马宁,生于1897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苏联帮助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1926年,库马宁受苏联政府派遣来华担任黄埔军校军事顾问。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齐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为了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有力的还击,我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遵照党的指示,贺龙和库马宁率第20军移驻南昌,贺龙被任命为起义总指挥。库马宁作为军事顾问,积极出谋划策。 南昌起义后,库马宁随贺龙部行动。8月9日,当部队行至广东汤坑地区时,与敌薛岳部遭遇,随即展开了激战。由于敌我力量众寡悬殊,我军战斗不利,被迫撤退。在混战中,库马宁不幸被俘。由于库马宁在黄埔军校和李宗仁部担任过军事顾问,加上苏联政府的压力和我党的大力营救,国民党被迫于1928年秋将其释放。获释不久,库马宁便一一不舍地离开了他曾战斗了两年的中国。 武昌起义计划泄露真相 1911年9月24日,湖北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合并,召开联合大会,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讨论和决定了发动起义的计划。会后分头紧张准备。 起义日期定在10月11日。10月9日中午,总指挥部参谋长孙武,与军事筹备委员邓玉麟,在汉口俄租界福善里14号机关,正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将几年前从日本带回的一包炸药装配成炸弹,供起义时用。不一会,邓玉麟因有事暂时离开。 正在这时,总指挥部总理刘公的六弟刘同走了进来,嘴上叼着支,边抽烟边看孙武装配炸弹。吸了两口,他习惯地将摘烟在手一弹烟灰,不料烟灰弹落在炸药上,只听得轰然声响,爆炸起火,硝烟四散。孙武头部负伤,血流满脸刘同则吓得不知所措。在隔壁印制钞票的理财部长李作栋等,见孙武受伤,抬着他从后门逃出14号机关,至德租界同仁医院抢救。 在不远处巡逻的俄国巡捕听到爆炸声,马上奔来搜查,发现了存放在机关里的旗帜、文告、印信、符号、名册及自制的钞票。俄巡捕将搜查到的东西和被捕者,送交清政府湖广总督瑞澄并报告经过情形。 瑞澄立即宣布戒严,调集可靠的巡防营、守卫队粪土搜捕革命党人。9日和10日两天中,革命党人在武昌、汉口的所有机关都被破获,被捕的多至30余人。 起义指挥部领导人员伤的伤、逃的逃、被捕的被捕,按时发动起义已成不能。所幸失去领导的革命士兵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博,于10于人10 日晚上自发提前举义,终于一举成功。 出兵朝鲜前“支援军”改称“志愿军”内幕 出兵援助朝鲜前,毛泽东几次找周恩来商议以什么名义出名问题,两位领导一致的意见是叫“支援军”比较妥当,支援朝鲜人民嘛。并且作为初步意见基本定下来了。但是,初步意见毕竟是初步,一旦真的要公之于众,毛泽东又是非常慎重的。他特别注意听取资身年迈的民主人士的意见,他认为,这些老先生们阅历广,见识多,有许多经验,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事情会更加周全。 这一问,意见还真的来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要求就“支援军”一事见毛泽东。毛泽东很重视,和周恩来一起听黄炎培谈意见。 “有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呀!”黄炎培刚一落座,便开始提意见。他诚恳而又关切地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那么好打!” 周恩来微笑着说:“我们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不是名正而言顺嘛?” 黄炎培摇着头说:“不,这样叫法是不是师出无名?我看还值得考虑。” “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呢?先生有何高见?”周恩来问。黄炎培说:“支援军,顾名思义,那就是派遣出去。谁派遣出去的?不是国家嘛?那不等于说是我们公开想美国宣战?” “噢,有道理!”毛泽东伸出手从笔筒里抓出一支很粗的铅笔,将面前稿纸上的“支援”俩字一划,改写成两个钢劲有力的大字“志愿”,然后掷笔于桌,欣然道:“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么!只是民意的事儿,人民志愿去帮助朝鲜人民的,他们不愿看着朝鲜人民挨打。这不是国家与国家的对立!” 周恩来作了一个手势说:“‘志愿’二字,好。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来的志愿兵。” 70余岁的黄炎培频频点头,高兴地说:“好,师出有名则无不胜!” (摘稿编辑王淑颖)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