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跟各位欣赏了小柳树及柳树的头发很多未了的话未及细说.DOC

周一跟各位欣赏了小柳树及柳树的头发很多未了的话未及细说.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談詩歌的選材與教學怎樣才可以讓柳樹活起來? 詩歌教學就是念詩、讀詩、賞詩的教學, 下面先給大家讀一首小詩 柳樹醒了 春雷跟柳樹說話了, 說著說著, 小柳樹呀, 醒了。 春雨給柳樹洗澡了, 洗著洗著, 小柳枝喲, 軟了。 春風給柳樹梳頭了, 梳著梳著, 小柳梢啊, 綠了。 春燕給柳樹捉迷藏了, 藏著藏著, 小柳絮呀, 飛了 柳樹跟孩子們玩耍了, 玩著, 玩著, 小朋友們, 長高了…… 《柳樹醒了》是國內人教社的小一教材, 寫得很好, 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到這類教材, 圖畫, 朗誦都有, 是可用的教學資源, 比香港某些標榜為「兒童文學」的教材的文詞及意境都更優秀, 詩情畫意洋溢, 詩歌的味道含蓄而濃郁, 陣陣芬芳醉人, 值得搜羅備用。 《柳樹醒了》是一首很優美的小詩, 詩中活用了擬人的手法, 春雷春雨春風都是扶持小柳樹長大的好爺爺, 好奶奶,春燕就是小柳樹的好玩伴, 小朋友感受到大自然的風雷雨燕, 都是他們的好朋友, 小朋友在畫圖中,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就像一家人似的親, 一家人似的甜, 令人樂在其中, 也陶醉在其中, 不知不覺地, 溫馨的童年就一點一點的走過了。 沒有比較的話, 《柳樹醒了》真是一篇用字準確, 形象鮮明, 意境優美的作品, 名詞選得美, 動詞用得活, 可是, 如果用主題閱讀的方法, 多找一首題材相若的作品對比細賞, 可得到不同的樂趣。 將《柳樹醒了》與林武憲的《柳樹的頭髮》一併對比來閱讀, 那就有點境界上的差異了, 在對比欣賞之中, 可以看到《柳樹醒了》描述得生機勃發, 情意盎然, 可是總是讓人感到欠了那麼一點靈犀, 欠了那麼一點點深深激盪思潮的力度。 林武憲 柳樹的頭髮 柳樹的頭髮又細又軟 捨不得把它剪短 頭髮越留越長, 越留越長…… 把臉遮住了, 把身體遮住了 風來幫他梳理的時候說: 「老柳啊, 你的頭髮 怎麼不理一理啊?」 柳樹說: 「人家理髮, 是為了漂亮, 我不理髮, 也是為了漂亮啊。」 《柳樹醒了》用字美, 寫活了春風春雨, 可是寫《柳樹的頭髮》的作者, 卻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獨特的眼睛, 寫活了春風和柳樹之間的關係, 也寫出了不少讓人思考甚至是值得爭議的課題: 甚麼是美? 凌亂的是美? 整齊的是美? 生活中有沒有標榜凌亂美的例子? 甚麼是大家的意見? 甚麼是個人的意見? 在甚麼情形下要接受別人的意見? 在甚麼情形下要保留自己的意見? 甚麼是習俗的處事方式? 甚麼是個人的處事方式? 在甚麼情形下要接受別人的處事方式? 在甚麼情形下要保留自己的處事方式? 柳樹被風吹亂了頭髮, 你自己認為美不美? 原因? (雲鬢美, 離子直髮美?) 詩人寫的柳樹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女孩子愛美, 那男孩子又可以愛美嗎? 真正教學時, 其實也不用太多的提問, 順著學生的感覺回應一下, 讓他們念一念原詩, 想一想, 柳樹的頭髮美不美? 原因? 是形態美? 是色澤美? 是本質的美還是陽光的美? 是背景的美? 是動態的美? 再畫一畫就好了, 拜託, 千萬不要來工作紙, 幹甚麼抄抄寫寫, 就放輕鬆的讓他們畫一畫, 想一想, 深深的感受一下, 柳樹說了甚麼話? 他的感覺是甚麼? 風又說了甚麼話? 他是怎樣說的, 那就好了。 感覺活躍起來後, 就讓他們試寫一首富於想像力的小詩。 如「黑板與板刷」, 他們是怎樣對話的, 「窗戶與窗簾」, 他們又是怎樣對話的, 又或是他們想到是誰在和誰在對話呢? 他們看到甚麼? 聯想起甚麼? 說了甚麼話?讓學生想想, 說說, 寫寫, 就在真實的說寫活動中, 學生就可以連同開關引號的標點符號也從中學會了。詩歌最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有想像, 有感覺, 而不是教文意整理, 更不需死死的記住詩歌的內容。會記住的思考是比較容易僵化的思考, 思考一經凝固, 感覺就動不起來, 要表達內心感受嘛, 那就先要培養學生有一個善感的心靈, 善感才是會動筆寫作之源。 如果我們說, 教學要教出創意, 可是我們只是用一些「會說得巧」的作品來教, 卻不會選一些「會想得巧」的作品來教, 我們學生的創意又如何可以煥發起來呢? 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 多年前, 我在小學教學生念詩的一個例子可以說明: 還記得那一節課, 我準備同一題材的三首小詩教學, 甲詩是學校的指定教材, 乙及丙兩首詩是我加上去的, 我的目的是一節課教三首詩。 甲詩 《風箏》(陳煒良,1997) 風箏和小樹比高, 他勝利了。 又去和樓房比高, 他勝利了。 再去和白雲比高, 他也勝利了。 風箏很得意, 就大吵大鬧, 怪主人的線拉住他。 過路的風聽見了, 用力一吹, 拉住風箏的線斷了。 風箏很高興, 剛要歡呼, 卻一頭栽倒在地上。 乙詩 《風箏》 (現代教育研究社編委會,1998) 風箏飛在藍藍的天上, 鳥兒們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