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鱼苗鱼种培育;第一节 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征;秋片:夏花经3~5个月的培育,养成全长10~17cm的鱼种,由于是在秋天出塘,故称秋片。
春片:秋片越冬后称为春片。
1龄鱼种:夏花鱼种培育到当年12月底出池时称为1龄鱼种。
2龄鱼种:培育到第二年冬季出池时,称为2龄鱼种。
一般把从鱼苗入池起培育到2龄鱼种这段生产过程统称为鱼苗鱼种培育。其间又可划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 ;一、形态特征与鉴别方法
鉴别不同种类的鱼苗主要根据鱼苗的体形大小、眼的大小和位置、鳔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尾鳍褶的形状、体色及游泳特点等几个方面。 ;二、鱼苗的食性、生长和行为特点
(一)食性
各种鱼苗的食性变化分三个阶段:
内源性营养阶段——鱼类正常的受精卵经过孵化出膜时,依靠卵黄的营养。此阶段约持续2天左右。
混合营养阶段——卵黄囊由大变小,鱼苗开始摄食外界食物,同时也吸收卵黄的阶段,约持续1天左右。
外营养阶段——卵黄囊完全消失,鱼苗的营养完全依靠水中的浮游生物。;1.仔鱼早期
这个时期,鱼苗刚刚下塘l~5天,全长7~10mm。鲢、鳙、草、鲤等每苗的“口径” 大小相似,为0.22~0.29mm,适口食物的大小为165×430—210×700μm。鱼苗摄食的特点是依靠视觉主动吞食。食物的种类主要是小型轮虫、无节幼虫(桡足类的幼体)及一些小型枝角类。过大的食物吞不下,过小的食物(浮游植物)吃不到。;2.仔鱼中期
鱼苗下塘后的5~10天,主要养殖鱼类的全长为12~15mm,几种鱼苗口径虽然基本相似,大小为0.62~0.87mm,但摄食方式已开始出现区别,鲢和鳙摄食方式由吞食向滤食转化,适口的食物是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也有少量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青、鲤鱼摄食方式仍然是吞食,适口食物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还能吞食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3.仔鱼晚期
鱼苗下塘后培育10~15天,此期鱼苗的全长16~20mm即乌仔阶段。此时鲢、鳙由吞食完全转为滤食,但鲢的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鳙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草、青、鲤鱼主动吞食大型枝角类、摇蚊幼虫和其他底栖动物,并且草鱼开始吃幼嫩水生植物。;4.夏花期
鱼苗的全长达21~30mm,这时,几种鱼的食性分化更加明显,很快进入鱼种期。
5.鱼种期
此时期鱼体全长31~100mm,摄食器官和滤食器官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同成鱼,滤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全长50mm左右时与成鱼相同。青鱼、鲤鱼的上下颌活动能力增强、可以挖掘底泥,有效地摄取底栖动物。;综上所述,草、青、鲢、鳙、鲤这五种主要养殖鱼类,由鱼苗发育至鱼种,其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发生的规律性变化。鲢和鳙由吞食转为滤食,鲢由吃浮游动物转为主要吃浮游植物,鳙由吃小型浮游动物转为吃各种类型的浮游动物。草、青、鲤鱼始终都是主动吞食,草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吃草类,青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吃底栖动物螺、蚬,鲤鱼由吃浮游动物转为主要吃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和水蚯蚓等。;6.摄食量与摄食节律
鱼苗的代谢水平高,生长发育迅速,摄食量很大。随着体重的增加,鱼苗摄食量相对减少。
食物的种类也会影响鱼苗的摄食量。
水温、溶氧等生态条件对鱼的摄食量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二)生长规律
一般规律是鱼苗养成夏花鱼种时日增重量和增长量较低,但日增长率则较高。
主要养殖鱼类鱼苗的生长速度通常是下塘3—10天最快,日增长率为15—25%,日增重率30—57%,然后逐渐变慢。
影响鱼苗生长速度的因素主要是放养的密度、食物的数量、水温和水质条件。;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池塘水质条件下放养同种鱼苗,放养量少的生长速度比放养密度大的快。
利用天然的食物养鱼苗,从鱼苗至夏花鱼种阶段,最适口的是轮虫和枝角类,当这些适口食物的密度达到20—40mg/L(或池水中有1—1.5万个/L轮虫或者200个/L枝角类)时,鱼苗生长迅速。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鱼苗生长。食物量过高,池水溶氧量会出现较大波动,影响鱼苗生活,使鱼苗的生长缓慢。
鱼苗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30 ℃ 。;(三)对水质的要求
鱼苗对水的溶氧要求高。对鱼苗最适的pH值为7.5—8.5。pH值低于7.0高于9.0都将对鱼苗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鱼苗对水中的氨(NH3)的耐受能力也比成鱼差。当水的pH值为8.0时,一旦总氨浓度大于3毫克当量/L,鱼苗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四)鱼苗在池塘中的行为特点
下塘第1天,鱼苗常在池边和表面分散游动。
第2天有少数集群游动。
下塘后5—7天,鱼苗会逐渐离开池边。
10天后,鲢、鳙鱼苗完全离开池边,活动于池中央上层,特别是天晴时,常成群迅速地在水的表层游动。
草鱼苗体长达15mm时,喜欢成群地在池边循环游动。
鲤鱼苗体长达到12mm之前,一般不成群,喜欢单个地在池塘浅水游动。;第二节 鱼苗培育;(二)鱼苗池的要求
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