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B/T 24578 —201X
GB/T 24578 —201X
PAGE 4
PAGE 5
PAGE \* MERGEFORMATI
FORMTEXT 硅片表面金属沾污的全反射X光荧光光谱测试方法
FORMTEXT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surface metal contamination on silicon wafers by total 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ORMTEXT
(预审稿)
FORMTEXT 201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发布
FORMTEXT 201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实施
GB/T 24578 —20
GB/T 24578 —201X
代替GB/T 24578-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CS 77.040
H 17
PAGE 2
PAGE 3
GB/T 24578 —201X
前 言
抛光片表面金属含量是近年来硅片质量控制的基本参数之一,是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基本要求。本方法的意义和应用在于:由于该方法是无接触的非破坏性测量,能测量在抛光生产片上特定金属的元素面密度;能很方便的监控硅片产品的金属面密度;这一测试方法可用于洁净的镜面抛光片和外延片的在线检验及产品研发、材料的验收。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照ASTMF F1526-04《硅片表面金属沾污的全反射X光荧光光谱测试方法》,涵盖了该标准的所有内容。
本次修改根据实际情况,在1.2中除硅抛光片外,增加了:” 本方法同样适用于测定砷化镓、碳化硅、SOI等材料晶片抛光表面的金属沾污。”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会(SAC/TC203/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万向硅峰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燕、李俊峰、卢立延、张静。
硅片表面金属沾污的全反射X光荧光光谱测试方法
范围
本方法使用单色X光源全反射X光荧光光谱的方法定量测定硅单晶抛光衬底表面层的元素面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N型和P型硅单晶抛光片、外延片经镜面抛光的硅片,尤其适用于清洗后硅片自然氧化层,或经化学方法生长的氧化层中沾污元素的面密度测定。本方法同样适用于测定砷化镓、碳化硅、SOI等材料晶片抛光表面的金属沾污。
对良好的镜面抛光片表面,可探测深度约5nm,分析深度随表面粗糙度的改善而增加。
1.4 本方法可检测原子周期表中16(S)-92(U)的元素,尤其对确定如下元素有效:钾、钙、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钼、钯、银、锡、钽、钨、铂、金、汞和铅。
1.5 本方法适用于测量面密度在109-1015atoms/cm2的范围的元素。检测极限依赖于原子数、激励能、激励X射线的光通量,设备的本底积分时间以及空白值。对恒定的设备参数,无干扰探测极限是元素原子序数的函数,其变化超过两个数量级,见附录A1中重复性和检测极限的相关性讨论。
本方法是非破坏性的。
本方法是对其它测试方法的补充(见技术资料性附录B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GB/T14264 半导体材料术语
3术语
GB/T 142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角扫描 anglescan
作为掠射角函数,对发射的荧光信号的测量。
3.2
临界角critical angle
当掠射角低于某一角度时,被测表面发生对入射X射线的全反射,这一角度称为临界角,即能产生全反射的最大角度。
3.3
掠射角 glancing angle
TXRF方法中X射线的入射角度。
3.4
TXRF (Total 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全反射X光荧光光谱。
3.5
RSF (Relative Sensitivity Factors)
相对灵敏度因子
4 方法原理
4.1 图1给出了本方法的原理示意图。来自X射线源的单色X光以一个低于临界角的倾斜角度掠射到硅衬底抛光表面时,发生入射X射线的全反射。X射线的损耗波穿过硅抛光表面呈指数衰减,衰减强度依赖于自然氧化层和硅衬底的总电子密度;本方法对硅片表面的探测深度取决于衰减强度,对硅片的所有电阻率范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预包装商品的量-AVA.DOC
-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中国保健协会.DOC
- 预备性试验操作.PPT
- 预成形标线带或公路胶带.DOC
- 预充填防砂技术研究与应用.PDF
- 预处理车间底漆的施工工艺和要求-国际船舶网.DOC
- 预答辩流程-通用MEMS技术试验室.DOC
- 预防H7N9禽流感常识.PPT
- 预防保健-中国医科大学.PPT
- 预防并发髋关节脱位-安徽儿童医疗协会.PPT
- 2025年上海市环保型涂料用硅微粉性能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LED封装企业2025年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策略报告.docx
- 年产3900万条神经肌肉传递监测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白糖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VR设备在农业种植虚拟实训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医药商业医药商业企业药品注册与审批流程优化与挑战报告.docx
- 飞机发动机灭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储能系统电缆桥架防火、防水、防雷性能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年产115万吨硫酸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电子元器件消磁处理设备市场格局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