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主要内容;3.1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 图3-1 人机系统示意图;3.1.2 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感知响应);反射弧;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图3-2反射弧和信息链;神经系统的意义:;躯体感觉区;2. 信息链 人机系统的信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形成信息链。见图3-2(b)。;3.1.3 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返回;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3.2.2 视觉系统;图3-3 全部电磁波中的光谱可见;图3-4 人的视觉系统;图3-5 眼睛结构示意图;表B1 ; 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模式图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两大类,即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夜间活动的动物(如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以视杆 细胞为主,而昼间活动的动物(如鸡、松鼠等)则以视锥细胞为主。但大 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则两者兼而有之。视杆细胞在光线较暗时活动, 有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细的空间分辨,且不参与色觉。在较明 亮的环境中以视锥细胞为主,它能提供色觉以及精细视觉。这是视觉 二元理论的核心。在人的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约有600~800万个,视 杆细胞总数达1亿以上。它们似以镶嵌的形式分布在视网膜中;其分布 是不均匀的,在视网膜黄斑部位的中央凹区,几乎只有视锥细胞。这 一区域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视锐度,也叫视力)。它还有良好的色 觉,对于视觉最为重要。中央凹以外区域,两种细胞兼有,离中央凹 越远视杆细胞越多,视锥细胞则越少。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神经 乳头),由于没有任何光感受器,便形成盲点。 ;3.2.3 视觉机能;临界视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 (按标准规定,人站在离视力检查表5m远处观看表中第十行“E”字,若能分辨清楚,视力为1.0即视力正常,此时的临界视角=1′。) 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2. 视野与视距;垂直视野:(如图3-6) 水平视线上下1.5o 为特优视区; 水平视线以下10o为最优视区; 水平视线以上10o,以下10o—30o内为有效视区; 其余:良好视区。 视距: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几种工作视距推荐值参阅表3-2。 ;在垂直面内,标准视线为水平视线,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标准视线上方50°,下方70°,扩大的视野为150°,站立时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坐着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15°;人在很低松驰的状态中,站着和坐着时的自然视线偏离标准视线分别是30°和38°。因此,人在轻松的时刻观看展览时,展示物的位置在低于标准视线30°的区域里。;返回;图3-6 人的水平视野;3. 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 中央视觉(明视觉)—视维细胞(感色能力强、能清晰分辨物体)。 周围视觉(暗视觉)—视杆细胞(观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运动的物体)。;4.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双眼视物:视野范围较大;具有分辨物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能力;能形成立体视觉。 5. 色觉和色视野 色视野是指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范围。(见图3-7);6. 暗适应和明适应(视觉的适应) 人眼随视觉环境中光亮度的变化而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见图3-8 根据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在设计工作面照明时,需使其亮度均匀而且不产生阴影,否则,眼睛的频繁明暗调节,不仅会增加眼睛的疲劳,而且会引起错误操作。 7、眩光 物体表面产生的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 ;目标与背景有一定的对比度时,人眼才能看清其形状。这种对比可以用颜色(背景与物体具有不同的颜色),也可以用亮度(背景与物体在亮度上有一定的差别)。 人眼刚刚能看辨别到物体时,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最小亮度差称为临界亮度差。临界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称为临界对比度;临界对比的倒数称为对比感度。;对比感度与照度、物体尺寸、视距、和眼的适应情况等因素有关。在理想情况下,视力好的人,其临界对比度约为0.01,也就是其对比感度达到100。;图3-7 人的色视野;图3-8 明适应与暗适应;1. 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2. 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3. 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4. 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视区,仪表的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5. 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6 .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白底红字。 8、物体的颜色在有色光源的照射下会产生变化,显现的颜色与物体本色,照射光线的颜色之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