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分类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苷酶抑制剂特点:极少吸收入血 仅1%-2%的活性制剂经肠道吸收入血 几乎不经肾脏排泄,对肝、肾影响小 轻、中度肝、肾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 ?-糖苷酶抑制剂:适应证 配合饮食控制,用于 2型糖尿病 IGT人群 中国药监局于2002年正式批准增加IGT适应证 是全球唯一被批准用于干预IGT的降糖药物 《内分泌学》2004人民卫生出版社 低血糖发生次数 P0.001 n=82 86 25 0 25 50 75 100 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 ?-糖苷酶抑制剂 沈云峰.实用临床医学 2004;5;6:7-9. ?-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合用 可减少低血糖发生 ?-糖苷酶抑制剂不良反应 碳水化合物 短链脂肪酸+ 气体 细菌厌氧发酵 丁酸 乙酸 丙酸 甲烷 CO2 H2 90-97% 被吸收 排出胃肠胀气 结肠 胃肠道不良反应 ?-糖苷酶抑制剂的注意事项 与其他药物联用时,若出现急性低血糖,不宜使用蔗糖,而应该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 原因:?-糖苷酶抑制剂可使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的速度更加缓慢 ?-糖苷酶抑制剂 极少吸收入血 不良反应轻微 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轻、中度肝肾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无心血管禁忌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安全性最佳,是唯一拥有IGT适应证的药物 小结 (三)降糖药物解析 双胍类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肠促胰素 PPAR? RXR PPAR?激动剂 基因转录 蛋白合成 mRNA 增加对胰岛素的反应 – 增加葡萄糖摄取 – 降低脂肪酸释放 Arner P. Diabetes Obes Metab 2001; 3 (Suppl 1):S11–S19. 噻唑烷二酮类(TZD)的作用机制 β细胞功能受损的原因与机制 遗传背景缺陷 多基因胰岛素分泌损害 β细胞发育不良 高糖毒性 胰淀素和甘油三酯沉积 胰岛素抵抗 持续压力 炎症因子 高脂毒性 β细胞自身胰岛素抵抗 β细胞由代偿到失代偿到逐渐衰竭 细胞凋亡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 血浆 葡萄糖 水平 相应的 细胞 功能 126 mg/dL 患糖尿病的年数 二、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目标值 目标值 血糖(mmol/L) 空腹3.9~7.2 非空腹<10.0 LDL-C(mmol/L)无冠心病 <2.6 合并冠心病 <1.8 HbA1c (%) <7 尿蛋白/肌酐(mg/mmol) 男性 <2.5 女性 <3.5 血压 (mmHg) <130/80 体重指数(BMI,kg/m2) <24 HDL-C(mmol/L)男性>1.0 女性>1.3 尿蛋白排泄率 <20 (mg/min) TG(mmol/L) <1.7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150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高血糖的管理 糖尿病教育 血糖监测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 胰岛素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根本措施。 在上述措施不能控制血糖达标时,应及时采用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在内的药物治疗措施。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国际指南推荐 生活方式干预不达标时应积极采取药物干预 《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 当单独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预期体重和血糖控制目标时,采取药物干预措施。 《ACE/AACE糖尿病前期诊断与治疗共识》 : 对高危糖尿病前期人群,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控制血糖恶化时,可考虑进行药物干预。 《ADA糖尿病治疗指南》 : 所有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可用药物干预。 1. Garber AJ, et al. Endocrine Practice.2008;14(7):933-46. 2.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93(10):3671–3689 .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10;33 Suppl 1:S11-61.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二甲双胍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 基础胰岛素 或 预混胰岛素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