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44 实验学时:4
学 分:3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新能源汽车导论、模拟电子技术B、数字电子技术B、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 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 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 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七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
第一章 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节 大气污染
第二节 全球变暖及石油资源
第三节 应对环境和石油能源问题关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策略的重要性
第四节 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历史
第五节 燃料电池车的历史
第二章 电动汽车
第一节 电动汽车的结构
第二节 电动汽车的性能
第三节 正常行驶下的牵引力
第四节 能量消耗
第三章 电驱动系统
第一节 直流电动机驱动
第二节 感应电动机驱动
第三节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
第四节 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
第四章 混合动力驱动系结构和设计
第一节 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 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的构造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第三节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 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设计
第五节 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的设计
第五章 能量存储
第一节 电化学蓄电池组
基本概念,蓄电池技术(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及锂电池)
第二节 超级电容
第三节 超高速飞轮
第六章 再生制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制动中的能量损耗
第二节 前后轮上的制动功率和能量
第三节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
串联制动-最佳感觉、串联制动-最佳的能量回收和并联制动
第七章 燃料电池汽车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设计
第一节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电位及电流电压曲线
第二节 燃料和氧化剂的消耗
第三节 燃料电池系统特性
第四节 燃料电池技术
第五节 燃料供应
第六节 无氢燃料电池
第七节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设计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实验和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实验,4学时。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设计2周。
①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实验针对直流无刷电机,根据已经搭建得控制系统,编写控制程序,完成对直流无刷电机的无级调速。
② 新能源汽车再生制动实验根据实验室的混合动力汽车实验台架,观察其在制动时回收制动能量的工况和记录分析能量回收的状况。
= 3 \* GB3 ③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设计根据“车辆电控装置Freescale嵌入式开发系统”,设计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电路,编制程序,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起步控制、无级调速、再生制动等控制功能。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课后根据讲座内容布置思考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板书与PPT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或内容)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上机
其它
合计
第一章 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2
第二章 电动汽车
4
第三章 电驱动系统
10
2
第四章 混合动力驱动系结构及的设计
10
第五章 能量存储
6
第六章 再生制动的基本原理
4
2
第七章 燃料电池汽车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设计
8
合 计
44
4
48
八、考核方式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课堂考勤)10%、实验(实验考勤和实验报告20%)和课终考试成绩70%三部分构成。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电动汽车》,胡骅、宋慧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陈全世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十、其他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讲述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平台化建设》ppt教案模板.ppt
- 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pptx
- 安徽凤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pdf
- 危险货物道路输运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Python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五年级The little horse crosses the river课件.pptx
- 农行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pdf VIP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 2022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2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python).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