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 史 距今4000年; leprosy来自于希腊词, 意为使皮肤脱屑的疾病; 1874年Hansen发现麻风菌; 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我国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 病原菌 传染方式 传染源-多菌型患者:主要为鼻腔分泌物 溃破皮损分泌物 传染途径: 直接:呼吸道吸入、密切接触 间接:衣物等 潜伏期3-5年,最长达30年; 肉芽肿形成标志着麻风临床症状的出现; 治疗2周后几乎无传染性; 挑战与前景 至今尚未能在体外培养; 无特效疫苗; 也无适用于现场的实验诊断方法。 以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小鼠足垫或接种至犰狳可引起动物的进行性麻风感染,是研究麻风病的主要动物模型。 麻风病谱相互关系 I(未定类) ——————————————— ↓ ↓ ↓ ↓ ↓ ↓ TT←BT←→BB←→BL←→LL LLP ← 升级 降级 → Ⅰ型麻风反应 麻风结节性红斑 神经受累发生较早,可为惟一的症状或早期表现。 一般只侵犯1~2根表浅神经干,如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神经粗硬或有压痛,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可导致肌肉萎缩、手足畸形、足底溃疡。 皮肤涂片查菌阴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阳性,部分病例可在数月内自愈。 结核样型麻风,耳大神经粗大 ↘ 结核样型麻风,正中神经粗大 ↘ ↘ 结核样型麻风,骨间肌萎缩 3.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皮损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数目较多,分布较对称。表现为红色或略带黄色的斑疹或斑块,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附有少量鳞屑,边界清楚或模糊,可有卫星状损害;部分皮损中央有色素减退,形成内外界均清楚的环状损害,感觉障碍较明显,但周围神经粗大不如TT。皮肤涂片查菌阳性(1+~3+),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阳性或阴性。 4. 中间界线类麻风(BB) 皮损数目较多,分布广泛而不对称。皮损形态多样(斑疹、斑块、浸润性损害等),色泽各异(黄、红、褐色等),同一皮损可有几种颜色;可呈带状、蛇行状、环状、卫星状,内缘清楚而外缘模糊;面部皮损常发生在鼻和颧部,状如展翅的蝙蝠。周围神经受累比TT轻而比LL重,有轻度麻木。皮肤涂片查菌阳性(2+~4+),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 5.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皮损数目多,分布广而不对称;呈多形性,可为斑疹、丘疹、结节和斑块,多呈黄褐或茶褐色,表面光滑,边缘模糊。周围神经常对称性受累,粗大明显但质地柔软,可有感觉障碍。眉毛、睫毛可脱落,早期可累及鼻黏膜,晚期常有眼、睾丸、淋巴结和内脏病变。皮肤涂片查菌强阳性(4+~5+),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 6. 瘤型麻风(LL) 机体免疫反应低下,大多数组织内有麻风杆菌,是一种伴有菌血症的系统性病变。皮损数目众多,对称性广泛分布;初为边界不清的淡红或暗红色斑,表面光亮,无感觉障碍,好发于面部、四肢和臀部。随着疾病的发展,皮损逐渐发生浸润,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和斑块,表面光亮,伴有麻木、闭汗。眉毛常从外1/3开始脱落,严重者眉毛、睫毛全部脱落。面部皮肤弥漫性增厚,双唇肥厚,耳垂肿大,鼻梁塌陷,状如“狮面” 。 周围神经对称性受累,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晚期发生面瘫、手足畸形、骨骼病变等。伴有淋巴结、睾丸、眼和内脏器官明显受累,如睾丸萎缩、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皮肤涂片查菌强阳性(5+~6+),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 7. 麻风反应(leprosy reaction) 在麻风的慢性病程中突然发生病情加剧,如原有皮损或神经病变加重,发生新的皮损或神经损害,并出现恶寒、发热、疲乏、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称为麻风反应。常由外伤、药物、预防接种、劳累、酗酒、气候、精神因素、月经不调、妊娠等诱发。 I 型麻风反应: 为IV型变态反应所致,多见于界线类麻风(BT、BB、BL)。表现为原有皮损发红、肿胀、扩大,出现新的红斑、结节或斑块。浅神经干粗大加重、疼痛,原有麻木区扩大,又出现新的麻木区。偶见面部、手足水肿,常无全身症状。 ↘ ↙ * 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教研室 黎兆军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皮肤病,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由噬菌体II组金黄色葡萄球菌 机制:细菌产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