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二)德育内容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五、常用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一)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 (二)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 (三)以实际锻炼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 (四)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进行德育的方法 六、德育的途径 七、班级管理的功能、内容及方法 八、班级集体的组织与建设 (三)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四)班主任 3、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4、班主作的作用 对先进生(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 一、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 1.德育的慨念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的活动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德育是指教育乡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狭义的学校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教育学》中的德育主要指广义的学校德育。 2、构成:德育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构成的。当前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 3、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一)目标 1.德育目标的概念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德育目标的确定 ①社会发展需要 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我国的德育目标 (1)小学 (2)初中 (3)高中 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一个重要保证。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唯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达到预期目标。 我国德育内容:①政治教育。②思想教育③道德教育④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知,即道德认识。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础 ②情,即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因素。 ③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④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品德好坏的根本标志。 ⑵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 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 (2)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②基本要求: 要注意从多方面激发和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 第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摸清学生的思想矛盾,使思想矛盾的激发具有针对性; 第二,在运用各种方式激发思想矛盾时,不应忽视学生的内因条件。应在分析学生思想矛盾时注意发现并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之在思想矛盾小争中不断得到增强和强化,促进思想矛盾的正向转化。 第三,在激发思想矛盾时,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矛盾的自我激发和自我转化,使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①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