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十九章-原子核.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9.1《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 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呢? 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 α射线   根据射线的偏转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可以确定,偏转较小的一束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做α射线,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 β射线   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射线.研究发现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   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 γ射线 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射线,研究表明,γ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三、原子核的组成 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这表明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 原子核内究竟还有什么结构? 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呢? 三.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1.质子的发现(卢瑟福)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经过研究证明,质子带正电荷,其电量和一个电子的电量相同,它的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进一步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2.中子的发现 1.卢瑟福的预言 2.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又发现了中子 3. 19.2《放射性元素 的衰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 (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传说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唯物史观的教育,不断的设疑培养学生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微观世界。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回顾:三种放射性射线的性质 三种射线 ?、?、? 三种射线的性质: 思考与讨论 原子核里没有电子,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哪里? 注意: 1、 放射性元素衰变不可能有单独的γ衰变! 2、衰变后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生成了新的原子核! 二、半衰期 1、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 例如: 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 镭226衰变为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 铀238衰变为钍234的半衰期长达4.5×109年 3、半衰期的计算 例: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多少? 练习 1.铋210的半衰期是5天,经过多少天后,20g铋还剩1.25g? (1)“单个的微观事件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 (2)半衰期的长短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跟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都没有关系。 五、应用 1、人们利用地壳岩石中存在的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测定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地壳有一部漫长的演变历史,一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历史。 2、碳14测年技术,14C是具有放射性的碳的同位素,能够自发的进行β 衰变,变成氮。 高考题回顾: 判断古生物年代常用14C定年法。若干万年以前,始祖鸟通过摄食,吸收了植物中含有14C的营养物质,死亡后不再吸收。随着年代的推移,其体内14C的含量为现代鸟的 ,已知地表中1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