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它为必考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理趣 ?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 ?理趣? ,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这个问 题的提出,是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宋诗由于受理学泛滥和韩愈 ?以文为诗 ?的影响, 与唐诗以抒情为主的特点不同,比较侧重于说理。明代李梦阳就说过 ?宋人主理 ?的话。然 而,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 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而以一般理论文章的思维去写诗,其结果就会像宋代道学家以及受 他们影响的某些诗歌一样,成为 ?理学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 为主,而又不违背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呢?这就要使诗歌中的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交融 的境界。所谓 ?趣? ,是针对诗歌的艺术特征而说的,要求诗歌能够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严 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其实并非否定 ?理? ,而是强调仅仅 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须有 ?趣? 。 宋代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写的诗,也是注意到了诗歌中的 ?理?是应当有 ?趣? 的。比如北宋的程颢曾赞扬石曼卿的两句诗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是?形容 的浩然之气 ?的状况的。诗歌的 ?理趣 ?虽然主要表现在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 的某个生活真理,但是也并不仅仅在此。有 ?理趣 ?的诗歌也不完全排斥 ?以理语入诗? 。诗 歌并不是绝对地不能写 ?理语? ,问题要看这种 ?理语 ?在全诗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它 是和全诗的艺术形象和谐统一,而且也是它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这种 ?理语 ?不 仅可以 ?入诗? ,往往还是十分必要、不可缺少的。 注重 ?理趣 ?虽是宋诗的重要特点,但它的渊源却是很早的。袁枚《随园诗话》说: ?或 云: ‘诗无理语。’予谓不然。 《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何尝非理语? 何等古妙? ?玄言诗坠入 ?理障? ,历来是大家所否定的,但像陶渊明、谢灵运这样有成就的 诗人,也常在诗中表现 ?玄旨? ,却并不影响他们诗作的艺术水平。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特 别是禅宗思想的广泛流行,使不少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禅理。以禅理入诗特别讲究体 现禅趣,而切忌堆砌禅语。沈德潜曾说: ?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 ‘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柳仪曹诗: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皆能悟入上乘。 ?他所举的 诗例,都体现了一种禅宗的空寂之旨,但又都是寓于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中的。既有禅宗哲 理,又有诱人的美的形象,是两者的融合统一。它和有些纯以禅语写的诗就根本不同了。唐 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提倡儒学的思潮逐渐有所发展。杜甫在他的诗中就常以儒家义理入诗, 到中唐随着韩愈等提倡 ?文以载道? ,更有所发展。所有这一切,显然对宋诗中 ?理趣 ?特色 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宋诗中的 ?理趣 ?正是对我国古代诗 歌中 ?理趣 ?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