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15大学物理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探测器 计数 径迹→位置 径迹+磁场→动量 径迹→射程→能量 方式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7 C.T.R. Wilson 1869-1959 LHC中的CMS探测器(CERN) 粒子的种类很多,已发现的粒子有400多种。 对粒子分类很重要。人们希望有一个好的分类方法,像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不但能将所有已知粒子归纳进一个方案中,同时也能反映粒子内在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粒子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能预言新粒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15-8 粒子的分类 费米: E. Fermi 1901-1954 1938 Nobel Prize in Physics “如果我能记下所有这些粒子的名称,我早就去干植物学了。” 1. 按自旋分类 2. 共振态粒子(resonance)— 寿命极短(约10-23 s) 反粒子的发现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利用云室在宇宙线中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第一次证实了自然界反粒子的存在。 1936 Nobel Prize in Physics C.D. Anderson 1905-1991 正、反粒子物理量的绝对值都相同,但某些物理量(如电荷、磁矩等)的符号相反。 3. 正粒子、反粒子(antiparticle) 三、放射性强度(活度) 1. 放射性强度 单位: 1 贝克勒(Bq)= 1 次核衰变/秒 2. 辐射效应单位 1伦琴(R)= 使1千克空气中产生2.58?10-4 库仑的电量 的辐射量 1拉德(rad)= 1克受辐射物质吸收100尔格的辐射能量 1戈瑞(Gy)= 1千克受辐射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 放射性强度(radioactivity) A : 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 1 居里(Ci) = 3.7?1010 贝克勒(Bq) 一、核反应 (nuclear reaction) 核反应一般表示式: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第一个人工核反应: 核反应:一种元素在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的轰击 下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象。 如: §15-5 核反应 质子的发现 原子量始终是氢原子量的整数倍。 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作为高速“炮弹”来轰击氮原子核,首先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破裂。 D S 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能释放氢核,用硼、氟、钠、铝、磷等做实验,也能打出氢核。 卢瑟福得出结论:每个原子核都由氢核构成。氢核定义为“质子”。 PO ?粒子 Be 不可见粒子 氢原子或其它原子 质子或其它原子核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实验 1935年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子的发现 二、Q方程 (Q-equation) 核反应: 设各粒子的静止质量和动能分别为MA、Ma、MB、 Mb和EA、Ea、EB、Eb。 由能量守恒定律: 1. 反应能 (reaction energy) Q 反应能Q等于反应后粒子的总动能与反应前粒子的总动能之差,它代表了核反应所输出的净能量。 结论:当Q为正值时为放能反应(exothermic reaction);Q为负值时为吸能反应(endothermic reaction)。 靶核一般处于静止状态,EA= 0 由动量守恒定律: 由经典力学: 代入上式 因此 代入(1)式消去EB得 2. Q方程 —— Q 方程 或 3. 阈能(Threshold energy) Eth 阈能:入射粒子引起核反应所具有的最低动能。 吸能反应: 放能反应: 三、反应截面 (reaction cross-section) N个粒子垂直打在厚度为t 的薄靶,单位体积的靶核数为n,则入射粒子与靶核反应数dN: 反应截面? :单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核反应几率。 则: ? 的单位:靶(b) t N 例15-3. 已知27Al(n, ?)28Al的反应截面为? = 2 mb,假如靶厚 t = 0.1 mm,求发生核反应的概率。 解: 四、核反应机制 核反应的两种主要机制:复合核和直接作用 1) 库仑散射(Coulomb scattering)和库仑激发 2) 核势散射(nuclear potential scattering) 3) 表面散射(surface scattering) 4) 敲击反应(knock-out reaction) 5) 削裂和拾取反应(stripping reaction and pick-up reaction) 复合核反应(compound nucleus reaction):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