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信息竞争能力的因素有:结构性因素和功能性因素 结构性因素:信息刺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 功能性因素:延缓性因素和即时性因素。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是受传者接受信息过程的核心环节。理解的过程是将以符号为载体的信息还原为“意义”的过程,也被称为信息传递的“译码”过程。 选择性理解是受传者对信息的一种主动反应,指不同的人由于背景、情绪、态度、动机、需要、经验等不同,对同一信息会作出不同的见解,使之与自己固有观念相协调而不是相冲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一种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有以下几种情况:理解的深度不同、从各取所需的角度理解、只理解与自己有关的部分信息。 启示? 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是受传者接受信息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指受传者由于受需求、态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东西,而容易忘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人们能记忆的信息往往大大少于注意和理解的信息。 传播者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排出选择性记忆的干扰,了解受传者的选择性记忆的过程。 选择性记忆可以分为三个过程:输入、储存、记忆。 输入 通常情况下,受传者对接受到的文字、语言符号等信息,往往会从记忆中抹去原话的具体词语,只记住大意。对图像信息也大体如此。 储存 心理学家按信息存储的时间和编码方式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输出 记忆的输出有辨认和回想两种方式 三、受传者接受传播信息的目的 1、了解有关社会公众事务的消息和解释,寻求解决问题的指南和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2、为了消遣 3、社交需要 4、心理需要 四、受众心理分析 所谓受众心理指的是信息接受者对于传播效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认知和情感活动。 最早对受众心理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的是法国19世纪末的社会学家加布里尔?塔德,他在1901年写成的《舆论与大众》一书中,对当时印刷、铁路、电信这三大发明互为补充的结合而产生的新闻威力及其对公众的影响作了专门的论述。他与法国另一位社会学家还专门研究了模仿和暗示这类社会心理现象。他们意识到尽管通过直接接触交往的人们更容易受到相互间的模仿和暗示的影响,但公众凭借传播媒介会使模仿与暗示的范围更广。 (一)受众心理的形成及其特征 在现代社会中,受众心理主要是通过凭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而发生的相互间的暗示、模仿和感染而形成的。三者是形成受众心理的三大原质。 1)暗示是观念的传播。 2)模仿是行为的传播。 3)感染是情绪的传播。 现代社会的受传者心理特征 1、自发性 2、同质性 3、弥散性 4、既易变又守常 (二)常见的受传者心理分析 1、从众心理:指在同一时期内,信息的接受者由于受大量具有同一倾向的信息的影响,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产生的行为是从众行为。 从众心理是一种古老的心理现象。比如《战国策?魏策》中“三人成虎”的典故——“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从众心理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个人心理基础。 从众心理对社会有利有弊。 从众行为表现为模仿和流行。 2、佐证心理 佐证心理是受传者在同时受到不同信息影响并犹豫不决时,非常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打破信息的均衡帮助和支持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一种心理状态。 利用受传者的佐证心理可以提高传播效果。但是要成功利用佐证心理来提高传播效果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被证明的内容必须是事实而不是谎言;2、证据必须充分而有说服力;3、证人必须为受众所尊重和信赖。 利用佐证心理进行信息传播的方法:以列举事实为主的实证法;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证法;以权威说法为主的统御法;以反面例证为主的反证法。 3、求新心理 受传者对于新鲜、奇特、异常的传播内容比较感兴趣的心理就是求新心理。 表现在:信息传递在时效上要快、内容上要新;表现在未知事物的探求上,越是奥妙莫测的事,越是有人去探寻;信息传递立意新,角度新。 4、求近心理 指受传者乐于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表现在:生活上的接近、地域上的接近、超时空的接近。大量实践证明,凡是与受传者地理位置和心理距离接近的信息,受众就特别关心和喜欢。 5、受益心理 指受传者希望从信息传播中得到直接或间接好处的心理。 正如美国学者A·肯伯说“要让受众接受宣传,你宣传的东西要为受众所需要,否则就不会在受众身上发生什么反应”。 6、逆反心理 指受传者对所传播信息产生的一种排斥、抵触、对抗的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的产生与传播内容、传播者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受传者自身等方面因素有关。 7、表现心理 与从众心理相反,这是一种在群体面前显示自己优势的欲望。实际上,人们在从众的同时,内心深处都不同程度地潜藏着表现的愿望,即获得群体的赞许和奖励,乃至成为英雄和领导人物。 这种心理有积极一面,即与上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