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文化-第一章绪论0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4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前提 4.4.1 掌握研究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4.4.2了解医食同源,医药经典也是重要的饮食经典 4.4.3明确历史主线 4.4.4地理民俗礼仪 1民以食为天,关系社稷民生。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扬长避短。 3丰富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 4促进食品工业和食品科学的发展。(传统食品工业化,饺子、粽子、馒头、月饼、元宵) 5、增强身体素质,有利于人体健康。 事例:“上医治未病”饮食更重于医药。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人的身体健康由4部分组成:个人生活习惯占60%,社会大环境占17%、父母遗传占15%、医疗条件只占8%) 4.4.1 :掌握研究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父母遗传15% 个人生活习惯60% 社会环境17% 医疗条件8% 4.4.2了解医食同源,医药经典也是重要的饮食经典 医药典籍:《山海经》神农常百草,日遇七十二害 ——《神农百草经》365种药物 ——《黄帝内经》最早医学专著 ——《周礼·天官》周营养缺乏症夜盲脚气大脖子 ——《伤寒论》《金匮要略》汉张仲景 ——《肘后方》晋海藻酒、猪胰 ——《千金方》唐孙思邈 ——《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4.4.3明确历史主线: 食物的起源→饮食文化的萌芽→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近现代 4.4.4:地理民俗礼仪 4.5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4.5.1历史上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 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核心:治封建之国、治封建之家、修封建之人身。秦皇汉武“学法令”、“独尊儒术”、学以干禄、为官为人之道。“饮食之人,则人贱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贱也”…… 艺术戏剧:戏子 厨师:厨子 建筑设计:工匠 运输:车夫、船家(客官) 一方面:有不断发展的“吃”文化 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研究和关于饮食文化研究的记录文字,多是文学之士的闲余笔墨,没有成为真正的研究学科。 4.5.2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生以后,近代西风东渐和民族先驱“睁眼看世界”以后,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作为专项科学研究,是从20世纪以后开始的。 一方面:跳出传统的文学之士余暇笔墨模式。 另一方面:要用近代科学来武装研究者的头脑。 事例:孙中山:《建国方略》《三民主义》:中国烹饪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社会进化的结果、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人:蔡元培、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郭沫若 专著:郎擎霄的《中国历代民食政策》《中国民食史》,吴敬恒、蔡元培、王云五 的《中国民食史》,闻亦博《中国粮政史》林乃燊先生《中国古代的烹调和饮食——从烹调和饮食看中国古代的生产、文化水平的阶级生活》 4.5.3 海外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热潮 日本学者率先研究中国饮食文化。1940~1970年这30余年,几乎全是日本学者垄断中国食文化研究领地。其中以筱田统和田中静一先生老一辈学者的成就突出。筱田统《中国食物史の研究》、《中国食物史》、《中世食经考》、《近世食经考》等,田中静一《满洲野菜读本》、《满洲野贮藏加工读本》、《满洲食用野生植物》、《一衣带水——中国料理伝来史》、《中国食物事典》等 。 韩国学者以李盛雨等为代表做出了先导性贡献。 海外华人学者。尹德寿《中国饮食史》、张光直《Food in Chinese Culture》、张起钧《烹调原理》、杨文骐《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品工业发展简史》、唐鲁孙《中国吃的故事》、刘华康《中国人吃的历史》等。 个别欧美汉学家 4.5.4方兴未艾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进入了以中国人自己的研究为重心的深化阶段。 总结: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领域逐渐拓展加深。 4.5.5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趋势 走出厚古国粹观念。 对传统工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研究整理;实现传统食物的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 饮食文化的加深研究:茶文化、酒文化、食品和进食文化等 思考 1.什么是食品? 2.简述文化的定义。 3.什么是饮食文化? 4.以中国饮食文化为例,说明研究饮食文化的意义有哪些? 5.结合历史如何看待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发展? 6.论高校开设饮食文化课程的意义 食品与饮食文化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 “民以食为天”《史记》饮食文化演绎着杯盘碗盏、觥筹交错之间的历史、人物、情感、地域和科学 一、课程开设的目的 1.介绍中华传统食品文化,了解民族食品文化概况 食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