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测井曲线研究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工业技术创新.PDF

利用测井曲线研究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工业技术创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石油地质 利用测井曲线研究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 宋子齐 潘 艇 程 英 王 楠 巴素玉 丁 健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摘 要:利用测井曲线,分析地层信息与各种成因标志及其相应沉积环境中水动力因素作用关系,研究了测井相与 沉积微相及其储集砂体分布发育,确认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沙坝微相是形成研究区 低渗透储集砂体的有利相带。它们控制砂体的走向和分布,具有砂体连片、连通性好、厚度较大的特点。只要具备适当 2 的圈闭条件,往往可以控制该区长3、长4+5油藏有利区的范围和规模。通过该区长3储层沉积微相和含油有利区油藏 3 分布预测研究,油藏处在区域由西北到东南发育的5条水系水下分流河道中部及西南部主体带上,这些有利沉积相带控 制和圈定的含油有利区油藏,总体具有中部向西南方向的中下游不断加强的特点,勾画出河道中部油藏与西南部华池油 藏连片延伸趋势及特征,为该区油藏进一步滚动扩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测井曲线;特低渗透储层;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含油有利区 中图分类号:TE111.3文献标识码:A BB油田长3、长4+5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陕 流河道和河道叠置型河口沙坝砂体分布稳定,连片性 [3,4] 北斜坡中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倾角仅0.5° 好,已成为该区主要含油有利井区 。特别是区内测 左右),断层和褶皱不发育。该区长3、长4+5油层主 井响应综合反映低渗透储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性,而储 要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及其河道 层的岩性、物性与其相应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利用测井 叠置型河口沙坝微相,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 曲线研究该区低渗透储层沉积环境,以及在沉积环境 造等因素影响,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薄、非 基础上分析有利相带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都是十分 均质性强等特点,属典型的特低渗透非均质岩性油藏。 重要的。 区内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残余粒间孔、 1测井曲线与沉积环境 溶孔及微孔的不同组合交织搭配,储集性能相差悬殊。 在宏观物性上则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分布范围宽,孔 在鉴别和识别沉积相时,岩性、粒度、分选性、泥 隙关系复杂,高孔低渗、低孔高渗、低孔低渗并存,流 质含量、垂向序列、砂体的形态及分布等都是重要的成 [1,2] 因标志[1,5] 动层带复杂 。 。这些成因标志是各种沉积环境中水动力因 研究区储层纵、横向分布和物性特点,主要受沉积 素作用的结果,同时水动力条件控制着岩石物理性质 作用、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相及原始沉积物组分在储 的变化,如地层导电性、自然放射性、声波传导等。测 层的成岩和孔隙演化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储层的 井曲线正是各种物理性质沿井孔深度变化的物理响应, 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带、砂体形态等控制,三角洲 以此建立起取心井准确的岩电关系,进而推广至非取 朵状体制约着油藏的聚油面积,其核心部位的水下分 心井,反推出非取心井储层特征。从而可以利用测井曲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油藏模拟混合软计算系统理论与实用方法研究”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宋子齐,男,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专家。目前从事油气储层研究、测井解释及油 藏剩余油分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06-07-11修改日期;:2007-03-01 37 No.4 20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