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材料的性质及应用.pptx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纳米TiO2光催化剂简介※ 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 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表征 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 总结 ; 纳米TiO2光催化剂简介 什么是多相光催化剂? 多相光催化是指在有光参与的情况下,发生在催化剂及表面吸附物(如H2O,O2分子和被分解物等)多相之间的一种光化学反应。 光催化反应是光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多种方式之一,是光反应和催化反应的融合,是光和催化剂同时作用下所进行的化学反应。 纳米TiO2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材料,它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禁带宽度,因此具有光催化氧化降解一些化合物的能力,纳米TiO2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并且价格便宜,无毒无害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 ; 半导体是指电导率在金属电导率(约104~106Ω/cm)和电介质电导率( <1-10 Ω/cm)之间的物质,一般的它的禁带宽度Eg小于3eV。 ; 实际半导体中,由于半导体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和各类缺陷,使电子和空穴束缚在其周围,成为捕获电子和空穴的陷阱,产生局域化的电子态,在禁带中引入相应电子态的能级。N型半导体的缺陷能级Ed靠近导带,P型半导体的Ea靠近价带。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03_02_07_1.swf桌面\03_02_07_1.swf;为什么要用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量子限域效应) ;; 各种常用半导体的能带宽度和能带边缘电位示意图(pH = 0) ;常见的光催化材料;;TiO2光催化剂的优点;TiO2的结构与性质; Crystal structures;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TiO2的能带结构; TiO2光催化材料的特性;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半导体价带的光激发; 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氧化还原机理 ;TiO2光催化主要反应步骤;;光催化反应类型; TiO2光催化活性的光催化的影响因素 TiO2晶体结构的影响 在 TiO2的三种晶型锐钛矿、金红石和板钛矿中,锐钛矿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原因如下: ;TiO2表面结构的影响 光催化过程主要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对于单纯的TiO2光催化剂,影响其光催化剂,影响其光催化活性的表面性质如下: ;催化剂颗粒直径的影响 催化剂粒子的粒径越小,单位质量的粒子数越多,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活性越高;但比表面积的增大,意味着复合中心的增多,如果当复合反应起主导作用的时候,粒径的减小会导致活性的降低 当粒径在1~10nm级时会产生量子效应 ;溶液pH值的影响 TiO2在水中的零电点(电荷为零的点)为pH=6.25 ; 温度的影响 ; ;贵金属沉积;复合半导体;包覆型复合半导体电荷分离示意图;离子掺杂修饰 ; ;表面光敏化 ;表面还原处理;表面螯合及衍生作用 ;纳米TiO2的制备及表征; 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Sol-Gel) (前驱体(TNB)) ;My Own Methods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醇盐水解沉淀法(前驱体(TNB)) ;水热法 1. 前驱体:(TNB , NaOH 调整pH);2.前驱体:TNB,尿素水解; 3.前驱体:TiCl4,NaOH 调整pH;微乳液法;小结: 通过对各种方法制备出的纳米TiO2对比,发现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TiO2具有粒径小,分布窄,晶型为锐钛矿型,纯度高,热稳定性好,产率较高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合成方法。是有可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我们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掺杂型纳米TiO2,并对其进行了负载,测定了光催化性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掺杂型纳米TiO2的制备;微乳液法(掺稀土元素);溶胶-凝胶法(掺杂过渡金属); 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负载 ;浸渍法(载体为石棉绳、沸石、分子筛);层层自组装法(载体为玻璃纤维布);2.层层自组装进行负载;“From Self-Organizing Polymers to Nanohybrid and Biomaterials” Stephan F?rster and Thom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