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3 卷第11期 地 理 学 报 Vol.73, No.11
2018 年11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November, 2018
1766-2000 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
及其与PDO 关系
1, 2 2 3
潘 威 ,郑景云 ,满志敏
(1. 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昆明65009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3.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
摘要:利用清代黄河上中游3 个站点的志桩尺寸记录,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反演了1766- 1911年
的逐年径流量,重建了兰州、青铜峡和三门峡1766-2000 年的逐年汛期径流量序列,再结合河源
段唐乃亥站1766-2000 年的逐年径流量,构建了河源—上游—中游4 个站点的径流量序列,这是
目前利用历史文献记录能够获得的最为清晰的黄河径流量曲线。研究显示,19世纪中期出现
在黄河下游的沉重“河患”是由青铜峡—三门峡河段内的径流量突变所致,而20 世纪20 年代的
枯水时段从河源段到中游段都存在,但其不是突变造成。同时,研究也揭示出太平洋年代际振
荡(PDO )与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着阶段性的反相位关系,20 世纪前期和中
期,8~ 16年尺度上在4 个站点的径流量都有反相位关系出现;在19世纪30-50 年代,PDO 与流
量在4~6 年尺度上的反相位关系在兰州和三门峡断面都较为明显。交互小波分析显示,PDO
与黄河上中游汛期水量在8~ 16年尺度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反相关关系,但只存在于三门峡和
兰州断面。这一关系也许表明,黄河上中游产流区的夏季降雨量与PDO 的关系具有较为明显
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
关键词:黄河;气候变化;PDO ;径流量
DOI: 10.11821/dlxb201811001
1 引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5 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海洋变
[1]
化对于全球气候系统的重大作用,海洋温度波动会驱动全球环境变化 。海洋温度波动目
前存在着多种指标,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指的是
[2-4]
中北太平洋海温存在的年代际波动现象,其本身也是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指标 。关于
海温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但相对气候系统而言,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 ENSO )和PDO 等海温指标与水文变化关系的成果较少,尤
[3-5]
其在区域层面上PDO 与河流水文关系,目前学界对其认识仍旧有待深入 ,特别是在长
时段背景下,大型河流不同河段对于PDO 的响应方式仍旧缺乏深入讨论,这限制了学界
[5-7]
对于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关系的认识 。
目前河流古径流量 (或历史径流量)的重建主要依靠树轮宽度进行,这就将几乎所
收稿日期:2017-11-07; 修订日期:2018-09-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605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Foundation: National Key
Research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pdf
-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隐含碳流动研究.pdf
- “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进展.pdf
- “一带一路”陆域地理格局与环境变化风险.pdf
- “自然地理学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pdf
-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pdf
- 4.2_3.5kaBP嵩山南麓聚落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模式.pdf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pdf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pdf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安全时空格局演化过程.pdf
- 1895-2016年全球海运网络中的海峡两岸港口运输联系变化.pdf
- 1976年以来香港入境旅游关系圈变化及指示性.pdf
- 1977-2014年江苏中部滨海湿地演化与围垦空间演变趋势.pdf
- 1980-2009 年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pdf
- 198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变化.pdf
- 1981-2010 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实际蒸散的影响.pdf
- 1987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pdf
- 1991 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pdf
- 1992-2017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pdf
-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