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主讲人:宋钢(人文学院教授) 教学任务与目的: 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背景和概况,掌握孔、孟、庄、荀、韩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文章风格,学习诸子散文的名篇佳作。 重要说明与补充: 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依风格特点,将《论语》《孟子》等著作称作说理散文,而游国恩本《中国文学史》则依题材和内容特点,称作诸子散文。把这两个角度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些作品的风貌。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一、《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全书由零星散漫的语录汇集而成,每篇多无中心,篇内各章也缺乏必然联系。语录体是其文体基本特征。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墨子》 《墨子》记录墨子言论的篇章仍为语录体,但它记录的不是片言只语,而是理论性的言谈及概括的论辨之词,不光有结论,还很重视论证,有演绎,有归纳,开论辨文先河。其文体可看作是语录体论辨文。 在先秦诸子之文中,《墨子》影响不及《论语》,但《墨子》文章独具一格。其特点为: 1、尚实尚质,讲究实用,不重文采。墨家唯恐“以文害用”。 2、讲究逻辑,明辨是非。其文极善辩驳,针对性强,主旨突出,观点鲜明。 《墨子》在文体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文体已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趋势。1、各篇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2、其中虽也有墨子语录,但不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围绕中心论题连缀而成的一个整体。3、谋篇布局已初具章法,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 三、《老子》 《老子》之文在先秦诸子中独标一格,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 2、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老子》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形而上的问题。虽然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一样,都注重情感和形象性。 四、《庄子》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有所发展。《庄子》开始摆脱语录体的形式,部分文章进入了专题论文阶段。有些篇章保留着语录的痕迹,但那不是实有的对话记录,而是虚拟的,成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了。 《庄子》艺术特色: 1、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说理生动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2、善用譬喻。它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活。 3、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总之,《庄子》一书,特别是内篇,有时象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充满了天天籁般的诗意;有时象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妙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先秦的说理文中,即使在后世的古典散文中亦罕有伦比。 五、《荀子》 荀子继承了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并有所发展、创造,成为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 诸子之文发展到《荀子》,已更趋成熟完善,不再是语录或对话的连缀,而是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内容和形式,都有新变化。其特点有三: 1、通才之文,博大精深。《荀子》中还出现了较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成相》篇与《赋》篇。 2、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荀子学识渊深而为文构思周密,论述详赡。荀文尤长于正论反驳,善立善破。驳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论说文体的新发展。 3、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文虽有辩论,却非《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亦非《国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而是不失长者风度,呈现出一种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 4、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故事。 六、《韩非子》 《韩非子》集中汇编了韩非的著作,是先秦法家集大成的重要典籍,也是“百家争鸣”高潮中的一部学术巨著。韩非的文艺观亦集法家文艺观之大成。其基本观点是重质轻文,崇实反虚。因此《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揭露实情,无所掩饰。 韩非为人,不善言辞而善著书,窘于人际交往而长于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总结历史经验,贯通古今,深谋远虑。因而他的文章具有高度的总结性和非凡和深刻性;既细致、周详,又透彻、锋锐。 于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 《韩非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言荟萃。据统计,书中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先秦本是寓言文学繁荣的时代。先秦寓言数量之众,思想之深,艺术之出色,均为后世寓言望尘莫及。然而它们大多是先秦著作中说理的手段或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尚未独立成体。到了韩非手中,则发生很大变化。韩非对散见各书和流传民间的众多寓言故事作了
文档评论(0)